三台五层山——传说蜀汉营盘遗迹留下待解之谜
“一印高悬,一切峰峦皆处下;五泉上涌,五层楼阁独居尊。”这是矗立在三国遗址五层山上的一副古石刻对联,写出了五层山壮美、神奇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五层山海拔658米,坐落在三台县永明镇建设场往北两公里,是三台县境内最高的山。登上五层山主峰,放眼四望,但见群山茫茫,天际流云奔涌。五层山旁还有一座仿佛一枚巨印的印合山,与五层山相映成趣。在当地,“水淹涪城,兵屯五层,扬兵寄印”的传说流传至今,给五层山披上了一层神秘面纱。
俯瞰五层山
见证三国战事 如今遗迹仍存
五层山的名气,与三国时发生在这里的战事密切相关。
据记载,东汉献帝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曹操遣将征讨汉中张鲁,益州刺史刘璋震恐。张松、法正力谏结好刘备,合兵抗曹。于是,刘璋自成都到涪县(今绵阳城)恭迎,刘备率兵数万,溯长江入川,经垫江、郪县,向涪县挺进。当刘备接近涪县地界时,忽然接到探马急报,刘璋之子刘循探知刘备有夺取西川企图,在涪水关调兵遣将拦截,摆下阵势决战。
刘备急令黄忠扎营涪城坝(现芦溪镇花园场)为前军,魏延结寨白岩坝(今三台灵兴镇)为后军,自己与军师庞统居中安营(今刘营镇)为中军。两军对峙之际,刘循决涪江,涪城坝地势低洼,铺天盖地般卷来的江水将黄忠的军营冲得七零八落。黄忠前军紧急移营到坝北琴山后。刘备见五层山地势高阔,于是命屯兵于上,让全军休整。大军刚驻扎,就有堪舆家向刘备进言,称五层山有王者之气,是兴汉之地,应在来龙垭口打进一根金条,稳住这里的王气。金条入地即不见,地名遂为金桩垭。随后,刘备又按照堪舆家所说,将玉印、佩剑和兵书置于八角井内。事毕,刘备登山北点将台,整顿三军,军威大振,列阵、拼杀、跑马、射箭,演武于五层山。
近日,记者来到五层山,登上山顶,在电视转播塔脚下找到了“旗磴石”,据传是刘备当年插旗杆的地方。此外,五层山上还有八角井、六角井、点将台、跑马地、练兵场、避兵洞、张飞石、金桩垭等相关地名。
印合山
一段神奇传说 留下待解之谜
五层山上松柏葱笼,古木参天,风光秀美,气候宜人,更为奇特的是,其南面的印合山形如一枚巨印,似与刘备留下“金镶玉印”的传说相呼应,成为五层山自然和人文景观。
自然界中有很多象形山,印合山形如大印,矗立五层山旁,留给人们无穷的遐想。从远处看,五层山可以看作有五层,记者日前采用无人机从高处拍摄五层山和印合山,发现印合山实际上是五层山的一部分,山上有一棵古柏,传说为刘备张飞屯兵时所植。
传说中刘备留下的“金镶玉印”到底是什么呢?有学者认为,“金镶玉印”即“传国玉玺”,是古代皇权的象征。传说王莽篡汉时,汉孝元皇太后用传国玉玺以此击打王莽,磕伤玉玺一角,后以黄金镶好,故名“金镶玉印”。在史料有关“传国玺”的文字记载中,没有找到与刘备有关的部分,尽管如此,学者认为这并不能排除刘备在八角井中置其他印的可能性。因为佩带印章是古代风气,作为皇叔、左将军、豫州刺史、荆州牧的刘备,按汉制是应当佩带金印的。
由于目前没有确切记载,“金镶玉印”和五层山的传说之谜或许只能留待将来的某一天揭开。
“旗磴石”据传是刘备当年插旗杆的地方
五层山与数字“五”
五层山上有五层寺。“一印高悬,一切峰峦皆处下;五泉上涌,五层楼阁独居尊。”这副对联被刻在五层寺大门旁不起眼的石柱上,但对联的作者已经无人知道。
据寺内石碑记载,五层寺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年(公元197年)。传说五层寺为刘备命人修建,三台学者晏肆佰认为,五层寺应该在刘备屯兵之前就存在,刘备来到这里之后,留下了大量痕迹。五层寺在历史上多次遭遇损毁后复建,扩造于西魏,毁于明末,清乾隆年间复建,清代、民国时期寺庙有土地776亩。到1950年后,仅存玉皇殿,1993年再度复建。
五层寺周围有五泉,冬暖夏凉,其味甘醇,所以此山还被人称为五泉山。每泉各掘一井,传闻井水“冬不枯、夏不盈”,可供上千人饮用,不过记者前往探访时,大部分泉眼缺乏维护,处于废弃状态。
五层山与数字“五”有着解不开的联系。在传统文化中,“五”具有深远的意义,天有五行,音有五律,人有五官,色有五彩,粮有五谷,而五层山有“重岗叠垒,形势五层”,寺以此为名;水绕五层寺,有东西南北中五股清泉,五株古柏分布楼阁间,五重殿阁依山而建……在细心的研究者眼中,众多的“五”给五层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记者 刘毅 胥江 文/图)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