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羌族自治县
【概况】 北川羌族自治县古名“石泉”,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1°33'17"—32°13'17"、东经103°45'02"—104°43'12"。东接江油市,南邻安州区,西靠茂县,北抵松潘、平武。辖区面积3084平方千米,辖9镇10乡、202个行政村。2020年,北川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9.11亿元,同比增长4.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6亿元,同比增长21.9%。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5.11亿元,同比增长5.7%;工业增加值15.93亿元,同比增长5.3%;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6.85亿元,同比增长9.1%;实现旅游收入61.44亿元,同比下降14.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12亿元,同比下降1.3%;外贸进出口总额1496.96万元,同比增长117.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348元,同比增长6.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11元,同比增长9.2%。
【抗洪抢险和灾后重建】 2020年,北川大暴雨天气频繁,7月下旬至8月下旬相继出现“7·25”“7·30” “8·5”“8·11” “8·15” “8·30”6次大暴雨或特大暴雨天气过程,北川国家气象观测站降雨量1289.1毫米,为历史同期极大值,位列2020年全国同期降雨量第一位。全县16万余名群众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8亿元。面对严重汛情,全县建立抢通保通突击队、先遣队,紧急转移安置10768户32145人,妥善处置堰塞湖、泥石流等重大险情,8天时间抢通各乡镇连接道路,11天时间恢复所有场镇供电,12天时间恢复基本通信,无一人因灾死亡和失联。按照“科学规划、及时重建、推动发展”的工作思路推进灾后恢复重建,研制洪涝地质灾害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农房重建等5个《实施方案》。截至年底,共争取上级灾后恢复重建资金8.15亿元、项目124个,抢修供水管网100余千米、道路2000余千米,有1424户重建户,完工1353户。
【天府旅游名县创建】 2020年9月25日,2020年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在峨眉山召开。会上,北川羌族自治县被正式命名为四川省第二批天府旅游名县并获授牌。截至2020年,北川统筹县级各类资金63.05亿元支持旅游及相关产业发展,建成生态停车场227个、通景公路约2800千米、公路服务区8个、标准床位约1.2万个、城市休闲通道6条以及2条分别长28千米、18千米的旅游风景廊道;建成并免费开放旅游厕所225个,建成旅游集散中心1个、游客综合服务中心13个、旅游咨询服务点18个,规范设置全域全景图、导游全景图等标识标牌2920个,旅游基础设施全面提升。依托全省首批民族地区旅游人才开发培养示范基地和中专院校,对全县旅游管理从业营销人员开展理论、技能、业务、礼仪等线上线下培训,年培训1.8万余人次,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实施文旅融合战略,坚持“点线面”串联结合、构建“水陆空”空间布局、推进“旅游+”产业融合,推动旅游产业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支柱、消除贫困的重要路径和文化振兴的重要载体。实施重大文旅项目69个、打造国家级乡村旅游品牌8个、省级旅游品牌23个、建成幸福美丽新村207个、“四好村”248个、星级农家乐109家。2020年,全县实现旅游总收入61.44亿元,接待游客753.87万人次,同比增长13.9%。
【北川建成四川首个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工程三频信标接收站】 2020年10月13日,北川建成四川省首个电磁测试卫星工程三频信标接收站并挂牌。电磁监测试验卫星是按照2006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防震减灾规划(2006—2020)》提出的天地一体化地震立体监测网络发展的要求,发展天基地震监测手段的第一步。电磁测试卫星工程三频信标接收站在北川建立填补南北观测站链之间的空白,对全国南北地震带上空的电离层进行监测,为大地震预测研究、预报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前兆信息。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
正在阅读:北川羌族自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