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 美丽绵阳 > 绵阳概况 > 绵阳年鉴 > 绵阳年鉴2011

        365bet投注盘口_365bet官网中国官网_bt365最新网址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曾万明

        发布日期:2012-06-20 15:07文章来源: 365bet投注盘口_365bet官网中国官网_bt365最新网址人民政府
        字体:【    】 打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绵阳走过了极为特殊、极其艰难、极不平凡的历程。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奋起抗击“5.12”特大地震、洪涝泥石流等多重自然灾害,积极应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加快建设绵阳科技城,灾后重建取得决定性胜利,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60.2亿元,比2005年翻一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67亿元,是2005年的3倍;固定资产投资821亿元,是2005年的5.7倍;财政总收入119.4亿元,是2005年的3倍,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5.2亿元,是2005年的2.4倍。

        一、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取得伟大胜利

        抗震救灾创造历史奇迹。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灾害,我们始终把抢救人的生命摆在第一位,从废墟中抢救被困群众24135人,救治伤病员42万人次,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死亡和伤残。震后10天内完成300多万人的应急安置,100天内完成受灾群众过渡性安置。奋力抢通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设施,成功处置唐家山等53座堰塞湖、619座震损水库,排查整治地质灾害隐患点3100余处。切实加强卫生防疫,实现大灾之后无大疫。灾区人心安定,社会稳定。

        灾后重建取得决定性胜利。我们坚持科学重建、和谐重建、务实重建、艰苦重建,如期实现“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截至2010年底,全市纳入重建规划的7314个项目开工99.9%,竣工92.9%,投资完成92.3%。118.3万户农房重建和维修加固在去年春节前后顺利完成,45.2万户城镇住房重建和维修加固在去年5月底基本完成。北川新县城和10个重点集镇顺利建成入住。对口援建项目基本完成,港澳援建项目顺利推进。交通、水利、电力、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重建项目基本完工,灾区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灾后重建项目和资金得到全过程的跟踪监管,没有出现重大质量问题、没有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没有发现重大违纪违规行为。

        灾区发展振兴开局良好。以“5.12”特大地震两周年为起点,我们将工作重心转向发展产业、扩大就业和扶贫帮困,着力增强灾区持续发展能力。截至2010年底,882个工业重建项目开工99.5%,竣工95.9%;四个援建工业园区共签约入园企业48个,协议引资67亿元;121个农业重建项目开工98.3%,竣工79.3%。帮助124.8万受灾群众实现就业。完成590个贫困村的重建任务,改善4.4万农村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

        二、经济发展加速向好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22.9:40.8:36.3调整为2010年的17.3:48.8:33.9,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工业园区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承载能力全面提升。长虹PDP、九洲软件园、攀长钢万吨钛材、华晨汽车南方基地、好圣汽车零部件、绵阳烟厂新基地、丰谷酒业万吨优质曲酒生产基地、绵阳双汇生产基地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顺利推进,利尔化学、富临运业等企业成功上市。“2+4”优势产业已占到全市工业经济总产值的9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505户增加到990户,亿元、10亿元、50亿元以上企业分别达到178户、16户和3户,合理的产业结构和企业梯次结构逐步形成。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县域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粮油、生猪、蔬菜等主要农产品持续增产,农业增加值实现166.5亿元,年均增长3.5%。国有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充分实现保值增值。国有资产总量达到1135.1亿元,年均增长72.1%,所有者权益达到219.5亿元,年均增长89.6%。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510.7亿元,年均增长1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43.4%提高到53.2%。旅游、商贸、金融、物流等服务业不断壮大。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五年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达到2394.9亿元,年均增长41.5%,特别是灾后重建投资规模位居全省第一。西部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呈“会战”态势,铁路、高速公路在建里程双双超过通车里程。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武都水库下闸蓄水,燕儿河等水库建成投运,新增有效灌面25.5万亩、新增节水灌面38.6万亩。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5年的190.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426.3亿元,年均增长17.5%。

        科技城建设加快推进。科技城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创新,《绵阳科技城发展规划(2011-2015年)》编制圆满完成。实施“973”、“863”等科技计划项目1400项,100多项新技术新产品填补国内空白。“三新城”建设稳步推进,军民融合深入发展。“三网融合”试点初见成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城市道路、人行天桥、缓堵工程、健康绿道、背街小巷整治等积极推进,城市新区建设进程加快,城镇化率达到39.9%,比2005年提高4.1个百分点,绵阳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03平方公里,城区总人口达到107万。

        改革开放成效明显。实施充分开放合作战略,成功引进普思、艾默生网络能源、中国重汽、中联水泥等一批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大项目,累计引进内资项目2944个,到位内资1284.4亿元,引进外资项目61个,到位外资5.5亿美元。累计实现外贸出口26.4亿美元,年均增长13.4%。口岸、海关、检验检疫等工作得到加强。扩权强县改革试点加快推进,集体林权等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有序开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实施,财税、金融、科技、教育、文化、人事等领域的改革进一步深化。

        三、社会建设全面加强

        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就业形势保持稳定,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6万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16万人次,在2005年基础上翻了一番以上。城乡低保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不断扩大,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以村为单位的全覆盖,参合人数392.1万人、参合率达到99.3%。廉租房政策受益家庭3.5万户,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6384套。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基础教育质量全省领先,高考连续保持全省“双第一”。职业教育发展迅速,高等教育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教育园区建设初见成效,西部区域性科教中心正在形成。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防治重大疾病和卫生应急能力进一步加强。依法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群众饮食和用药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群众性体育蓬勃开展,竞技体育成效显着,莫琴琴勇夺女子柔道48公斤级世界冠军。文化新闻出版事业、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大型舞蹈诗剧《大北川》荣获国家和省级多项大奖。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7.9%和97.4%。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深入实施,第三批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扎实推进。低生育水平总体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以内。老龄、地方志、残疾人、信息化、红十字、妇女儿童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

        社会管理持续提升。民主法制建设稳步推进,平安创建和全国法治城市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大调解”工作机制逐步完善,信访工作体制不断健全,刑事发案、非正常上访等指标稳中有降。应对突发事件的体制机制得到健全,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加强。重特大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整改,各项安全生产指标控制在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累计下降20%,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国防动员建设不断强化,预备役部队、民兵队伍建设质量明显提高。人防、气象、工商、质监、移民、保密、档案、民族、宗教、外事、台侨、政府采购、防震减灾、住房公积金等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五年来,我们坚持依法行政、从严治政,转变职能、改进作风,扎实开展管理创新,切实提升行政效能,新一轮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应对复杂局面、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基本实现标准化,“两集中、两到位”落到实处。政府信息公开成为各级政府自觉遵循的基本制度,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坚持实行公示、听证制度。创新“政风行风热线”,热线办结率达到99.7%以上。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主动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共办理人大议案和代表建议782件,办理政协委员提案1604件,办结率均达到100%。

        各位代表,回顾五年来的工作,540万绵阳人民同心同德,真抓实干,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了令人惊叹的奋起,书写了从悲壮走向豪迈的壮丽篇章!

        ――五年来,最严峻的考验是抗震救灾。面对历史罕见的“5.12”特大地震,我们以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坚韧的努力,经受住了血与火的洗礼,经受住了生与死的考验,灾区没有发生饥荒,没有出现流民,没有爆发疫情,没有引起动荡,凝结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夺取了抗震救灾斗争的伟大胜利,创造了抗灾救灾史上的奇迹,向历史交出了一份坚强奋起的答卷!

        ――五年来,最伟大的实践是灾后重建。面对史无前例的灾后重建,我们按照“四个优先”的要求,坚持“抓重建就是抓发展”,全力推动绵阳“在恢复中提升、在重建中发展”,用两年的时间基本完成了三年重建任务。如今,灾区最漂亮的是民居,最坚固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群众。现在,绵阳已经从废墟走向新生,从重生走向跨越,从起立走向起跳,发生了脱胎换骨的沧桑巨变,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人间奇迹!

        ――五年来,最突出的成就是快速发展。面对一系列严峻考验和复杂的经济形势,我们牢牢把握“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取向,坚持“一主三化三加强”发展路径,全面推进“三个加快”,全市经济从止滑提速,到巩固回升,再到高位求进,全面实现“V”型反转,成为绵阳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

        ――五年来,最欣慰的变化是民生改善。过去的五年,财政对民生事业的投入逐年增长,全市人民从改革发展中得到了更多实惠,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3%,累计增加2761元,达到594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6%,累计增加7315元,达到15516元。特别是灾后重建三年,民生项目投资达到1308亿元,占总投资的57.7%,学校、医院、福利院等公共服务设施水平跨越二十年,公共服务能力实现质的飞跃,极大地改善和提高了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水平,灾区群众住上了新房子、发展了新产业、过上了新生活。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我们历经了灾难与悲壮,我们书写了坚强与奋起,我们创造了新生与奇迹,城乡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经济社会实现再生性跨越;过去的五年,必将以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伟大胜利而载入史册,必将以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而载入史册,必将以奠定长远发展的坚实基础而载入史册,更加坚强、更加自信、更加奋进的绵阳人民有理由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

        各位代表,五年来巨大成就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市委正确领导,市人大、市政协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奋力拼搏的结果,也是包括山东、辽宁、河北、河南以及达州、南充、内江、资阳等援建省市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倾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驻绵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政法干警,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积极投身绵阳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各级领导、援建人员、各界朋友,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和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五年来的伟大实践,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坚持实事求是,不断开拓创新,是推进绵阳科学发展新跨越的关键所在;坚持崇尚实干,紧紧依靠群众,是推进绵阳科学发展新跨越的力量所在;坚持开放合作,拓展发展空间,是推进绵阳科学发展新跨越的动力所在;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改善民生,是推进绵阳科学发展新跨越的宗旨所在;坚持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能,是推进绵阳科学发展新跨越的保障所在。这些经验和启示,来之不易、弥足珍贵,凝聚着广大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汇集了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是推进绵阳科学发展新跨越的宝贵财富,必将指导我们取得新的更大的胜利!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同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推进“两化”互动发展任重道远;产业、企业、产品结构欠优,具有重大支撑作用的产业项目和拳头产品还不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仍然是绵阳最大的问题;固定资产投资后续乏力,保持投资高位持续增长的难度加大;科技城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引领作用亟待提升,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绵阳在全省的地位受到严峻挑战;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任务艰巨;一些政府部门和公务人员缺乏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办事效率不高、工作作风漂浮的问题仍然存在。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十二五”时期总体目标任务

        根据《中共365bet投注盘口_365bet官网中国官网_bt365最新网址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市政府编制了《365bet投注盘口_365bet官网中国官网_bt365最新网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交本次大会审议。

        当前,我市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面临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成渝经济区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科技城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具备了“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良好基础。站在新起点,谋划新跨越,我们一定要在认清形势中汇聚高位求进、追赶跨越的豪气,在加快发展中树立击鼓奋进、跳起摸高的勇气,在真抓实干中保持昂扬向上、勇争一流的士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齐心协力、团结奋斗,在破解难题中加快发展,在化解矛盾中促进和谐,以“一年一个新台阶、五年实现新跨越”的雄心壮志,奋力推进绵阳科学发展新跨越!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继续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按照市第六次党代会的总体部署,坚持“一主三化三加强”,坚持改革驱动、开放驱动、创新驱动,突出抓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做强做大产业,做大做美城市,做牢做优基础,做实做好民生,加快建设绵阳国家科技城、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加快灾后美好新家园发展振兴,努力实现绵阳科学发展新跨越。

        到2015年,要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经济总量实现新突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8000元以上,年均增长12%以上;财政总收入达到290亿元,年均增长19%以上,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以上。

        ――科技城建设上新台阶。科技城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对区域经济的引领和带动功能明显增强,军民融合体制机制创新取得重大进展,建成西部乃至全国的军民融合示范地、科技创新策源地、科技成果集散地、创新人才汇集地、高技术产业集中地。到2015年,科技城生产总值突破13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8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0%。

        ――区域中心展现新形象。科教中心、物流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交通枢纽等功能在西部同类城市领先。到2015年,基本建成集铁路、公路、航空于一体的西部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镇化率力争达到50%,成为成渝经济区西北部的中心城市。江油和三台建成5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

        ――灾区振兴集聚新优势。全面完成灾后重建目标任务,灾后重建成果的整合、转化、提升取得重大成效,灾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产业发展振兴加快推进,灾区生态修复取得显着成效,同援建省市的长期合作机制得到巩固完善,灾区发展条件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开放合作步入新阶段。充分开放合作战略深入实施,开放规模进一步扩大,合作水平进一步提高,开放合作对跨越发展的支撑作用显着增强。到2015年,累计引进外资10亿美元,年均增长11%;累计实现外贸出口55.5亿美元,年均增长10%;累计引进内资2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0%;成功引进世界500强、国内100强等一批知名企业在绵设立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和区域总部。

        ――人民生活得到新提高。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4.9%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7%以上,均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立足未来五年发展的实际,深入实施“十二五”规划,努力实现上述目标,应认真把握以下基本原则:

        ――更加注重方式转变,着力把产业做强,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坚持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全领域,着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坚持把做强产业作为推进绵阳科学发展新跨越的主攻方向,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努力做到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发展与环境资源相适应,改革与发展稳定相协调。

        ――更加注重统筹兼顾,着力把城市做大,坚定不移地走协调发展之路。坚持把做大城市作为推进绵阳科学发展新跨越的巨大潜力,按照“一核四带”,以绵阳城区为中心、以县城为骨干、以重点小城镇为基础,统筹城乡改革发展,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加快实现“一核领跑、四带崛起”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更加注重两化互动,着力把基础做牢,坚定不移地走跨越发展之路。坚持把两化互动作为推进绵阳科学发展新跨越的重要抓手,以“一主三化三加强”为发展路径,加强规划统筹、产城统筹、区域统筹,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夯实发展基础,改善发展条件,着力构建“两化互动、产城一体”的发展格局,支撑和推动绵阳实现新跨越。

        ――更加注重自主创新,着力把科教做优,坚定不移地走持续发展之路。坚持把做优科教作为推进绵阳科学发展新跨越的内生动力,围绕建设西部区域性科教中心,提高教育发展水平,加强人才培育引进,建设区域创新高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推动经济增长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更加注重以民为本,着力把民生做实,坚定不移地走和谐发展之路。坚持把做实民生作为推进绵阳科学发展新跨越的根本取向,在发展中促进富民,在富民中实现和谐。按照“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坚持不懈地推进民生工程,每年办好一批群众最急需、最受益的实事、好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更加注重改革开放,着力把环境做好,坚定不移地走全面发展之路。坚持把做好环境作为推进绵阳科学发展新跨越的重要保障,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推进各项改革,加强效能建设,深化依法行政,努力把绵阳打造成为西部同类城市中审批事项最少、审批时间最短、审批流程最优的地区。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以更大的气魄、更优的政策、更诚的服务,深入实施充分开放合作战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大发展。

        各位代表,我们坚信,经过今后五年的共同努力,绵阳这片充满希望、充满生机的热土,经济将更加发达、社会将更加和谐、环境将更加美好、人民将更加富裕,必将走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前列,必将谱写科学发展新跨越的壮丽篇章!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