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概 述
【农村经济实现新增长】 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165亿元,增长4%;农民人均纯收入5940元,增长15.3%,增幅高于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个百分点;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3.87万公顷,总产233.98万吨,增长1.41%;蔬菜生产面积107.8万亩,总产200.7万吨,增长18.48%;生猪出栏650万头,增长7.3%;肉类总产量62.82万吨,增长0.64%;蛋类总产量15.8万吨,增长6.11%;水产品总产量9.4万吨,增长8%。
【产业化水平实现新提升】 编制完成《365bet投注盘口_365bet官网中国官网_bt365最新网址农业产业化经营规划(2010~2015)》总体规划和蔬菜产业等9个单项规划。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1户、达到262户,实现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212亿元;新建各类农村专合组织186个、达到1171个,带动农户面达62%。江油市、三台县被列为全省首批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培育县,优质水稻基地达8.07万公顷,蔬菜种植面积超过6.67万公顷,西南最大良种猪繁育基地建设初见成效,蔬菜、生猪等特色优势产业加速发展。引入山东寿光蔬菜集团新建北川维斯特农业科技集团,铁骑力士、双汇、梅林、雨润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力明显增强。
【新农村建设呈现新面貌】 省、市、县3级9个新农村示范片顺利推进,各级示范片分别完成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农房建设规划编制;各级财政投入专项资金5.3亿元,整合各类项目资金8.5亿元,带动完成投资25.3亿元;新村(聚居点)建设完成282个,新民居建设25744户;新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83个,累计建成89个,占示范片村比重48.6%;发展标准化养殖小区25个,建设各类产业基地3万亩,示范片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1.9%,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近7个百分点。
【扶贫开发取得新成效】 通过扶贫工程建设和项目带动,扶持6.6万农村贫困人口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完成省政府考核目标的220%;培训转移农村贫困劳动力3397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5%;14.7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解困,完成目标任务的114%,贫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520元。切实贯彻《关于做好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意见》,671个部门、1.1万名干部积极投入到社会帮扶工作中,帮助贫困群众发展生产。
【农村改革步入新阶段】 制定《关于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意见》(绵委发〔2010〕9号)、《关于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的通知》(绵府办发〔2010〕61号)等政策,着力破解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问题。全市成功流转农村土地3.55万公顷、林地5.32万公顷。全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6个,保险金额1.1亿元。三台县、江油市积极构建县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盐亭县、梓潼县、安县完成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及宅基地使用权的确权颁证工作。
【农村条件得到新改善】 按照“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和“做好灾后重建成果的整合、提升和转化”的工作要求,切实加快灾后重建项目实施,着力恢复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村经济发展后劲,改善农村整体环境。全市农业灾后恢复重建规划项目1589个,总投资164.1亿元。已开工建设项目1589个,开工率100%,完工963个,完工率60.6%,累计完成投资148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8平方公里,完成通乡道路建设、通村通畅和通达工程1891公里,解决农村人饮安全138.43万人(次),新建沼气池8万口,完成标准良田建设3460公顷,改造中低产田土1.22万公顷。(周 杨)
新农村建设
【概况】 2010年,全市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以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为支撑推进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工作的意见》,全面启动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工作。坚持全程、全域、全面小康,坚持规划引领、政策引导,做好灾后重建成果整合、提升、转化“三篇文章”,突出抓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完善等重点工作,集中连片推进新农村建设,有效促进城乡更快融合、农村更好发展、农民更多受益。2010年,全市累计投入财政专项资金5.3亿元,整合各级项目资金8.5亿元,带动完成投资25.3亿元,全面推进省、市、县三级9个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示范片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达21.9%。
【“五级”联动促发展】 突出区域特色,精心打造一批新农村建设亮点,推动新农村建设整体发展。全市现有三台县、江油市、安县3个省级新农村示范片,涪城区、游仙区2个市级新农村示范片,平武县、北川羌族自治县、梓潼县、盐亭县4个县级新农村示范片,涉及乡镇42个、村174个、农民69819户、21.4万名,初步形成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以片带面、以片促面、示范推进的新农村建设格局。
【产业基地和基础建设成效明显】 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连片发展种植业1.27万公顷,其中蔬菜连片规模达4133公顷;新建规模养殖小区109个,生猪规模养殖户达761户,小家禽规模养殖户达1956户。新村建设加快推进,坚持“三打破、三提高”,累计建设新民居4.7万户、占示范片内农户总数的64.8%,建成村级公共服务中心89个、占示范片内村总数的48.6%。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新建、硬化通村通组公路862.2公里,新建、维修渠系784.5公里,新增有效灌面5800公顷,整治土地6667公顷,新增农村安全饮水人口7万多人,新建沼气池13496口。
【项目资金整合效果明显】 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全力做好重建成果整合、提升、转化“三篇文章”,设立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专项资金,加大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力度,集中优势资源和优势力量,向重点区域集中安排使用,支持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充分发挥财政性投入的撬动作用,引导金融机构、社会资金等加大对示范片建设的投入力度,去年全市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完成各类投资25.3亿元,有效破解“三农”发展的资金难题。
【体制机制创新扎实推进】 探索创新“大园区、小业主”产业发展机制,引导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和产销联系,构建起土地权益和政府投入基础设施作为农民资产入股与业主共同经营的模式,带动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去年全市新农村示范片新发展龙头企业12个、达到89个,新发展专合组织36个、达到130个,带动农户46224户、带动面达到64.4%。
(邹大世)
农业产业化经营
【概况】 2011年,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一主三化三加强”和“一基五化”发展路径的要求,切实加快农业灾后恢复重建,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全市新增农业产业化经营市级龙头企业32家,完成目标任务的160%,达到263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5家,实现农产品加工经营销售收入达到218亿元,同比增长13%。全市各类农村专合组织达到1171个,其中工商登记的农村专业合作社716个,入社(会)成员31.92万个,带动农户129.57万户,同比增加增加4.03万个、2500户;培育省级示范专合组织31个,市级示范专业合作社20个,市级重点专业合作组织283个。
【编制农业产业化经营规划】 立足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和比较优势,确立蔬菜、生猪、优质稻油、种子和林业等五大优势主导产业;小家禽、奶牛、蚕业、茶叶、水产等五大支柱产业;魔芋、米枣、麦冬、附子、天麻等五大特色优势农产品的“三五”发展战略,编制完成《365bet投注盘口_365bet官网中国官网_bt365最新网址农业产业化经营规划(2010~2015)》和蔬菜产业等9个单项规划。
【农业产业基地规模不断扩大】 建立蔬菜、生猪、优质稻、杂交水稻制种、双低油菜和高芥酸油菜、工业原料林等为主的农业产业基地。蔬菜基地面积达6.73万公顷,产量180万吨;生猪出栏593万头,适度规模养殖达到54.1%;优质稻面积8.13公顷,产量65.9万吨;油菜种植面积10.57万公顷,其中高芥酸油菜稻面积9067公顷;良种繁育基地1.53万公顷;发展原料林1.92万公顷。
【龙头企业发展步伐加快】 全年新增北川维斯特公司等市级重点龙头企业32家,完成目标任务的160%。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43家,其中销售收入达10亿元以上的5家,实现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218亿元,利税总额达到12亿元。
【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壮大】 采取“合作社+科研院所+农户”、“合作社+农户+超市”(农超对接)等模式,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全市专业合作组织达到1171个,其中农村专业合作社761个。1171个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种植业483个、养殖业545个、加工类13个、技术信息服务类116个、其他14个。
【农产品品牌创建】 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发展与监管并举”的原则,大力发展有机、绿色食品和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全市全年新增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县2个,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9.68公顷,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占全市耕地面积50.2%;新获证无公害农产品36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1个;全市龙头企业获得中国名牌2个、中国驰名商标4个,四川名牌27个、四川着名商标4个;“涪城麦冬”、“江油附子”、“北川苔子茶”等一批地方特色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王葵花)
种植业
【概况】 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66.95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39万公顷,增长0.6%。全年粮食播面43.88万公顷,较上年增加0.1万公顷,增幅0.2%;粮食总产量233.96万吨,总产比上年增加3.24万吨,增幅1.4%。小春粮食播面15.33万公顷,总产63.58万吨,比上年增加0.56万吨,增幅0.9%。其中:小麦12.05万公顷,总产55.07万吨。大春粮食播面28.55万公顷,总产170.38万吨,其中:水稻11.87万公顷,总产99.63万吨;玉米10.62万公顷,总产50.55万吨;薯类6万公顷,总产23.2万吨。全年粮食作物平均单产5332千克/公顷,比上年增长1.2%。全市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3.0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29万公顷,增幅1.27%。其中:油菜面积10.55万公顷,较上年增加0.18万公顷,增幅1.73%,总产22.72万吨,比上年增加0.66万吨,增幅2.99%;花生2.8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01万公顷,增幅3.58%,总产8.15万吨,比上年增加0.16万吨,增幅1.94%;水果面积3.09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11万公顷,增幅3.69%,总产40.84万吨,比上年增加3.06万吨,增幅8.1%;蔬菜面积6.76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25万公顷,增幅3.9%,总产178.99万吨,比上年增加9.42万吨,增幅5.56%。全年种植业实现135.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3.8%。
【粮油高产高效创建活动】 2010年在全市9个县市区的60个乡镇实施小麦、油菜、玉米、水稻、马铃薯和花生等六大作物高产高效创建,示范面积达1.68万公顷;示范区与非实施区相比,每公顷增加粮油1272公斤,新增粮油21432吨,新增产值6174万元。涌现出一批新的高产典型,江油市大堰乡示范田小麦亩产达710.72公斤,创四川省小麦亩产最高纪录;安县黄土镇水稻示范田最高亩产达729公斤、三台县建平镇四季村玉米核心示范片平均单产638.9公斤,创全市历史最高水平。
【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 按照市委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发展蔬菜、优质稻油(高芥酸)、种子等“五大优势主导产业”和“一基五化”的要求,编制完成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开展中低产田土改造,有力推进标准农田建设,围绕主导产业,狠抓基地建设,发展优质粮油产业基地18.67万公顷,其中优质稻8.13万公顷、优质饲用玉米2.533万公顷、专用小麦26666.7公顷、“双低”油菜53333.3公顷;建设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基地22个,其中蔬菜基地8个,水果基地6个,茶叶基地2个,中药材基地3个,规划建设面积4.04万公顷,其中建成1.5万公顷,核心示范区7906.7公顷,建成日光温室11.6万平方米,大棚设施2033.3公顷,投产面积1.2万公顷,产值13.17亿元。下半年高芥酸油菜基地建设在规划区实现整村整乡推进 ,落实8133公顷。江油市被省政府命名为全省首批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高芥酸油菜产业成为中国最大的芥酸出口基地,魔芋产业加工规模达到全国最大。涪城蔬菜(食用菌)、三台麦冬、平武木耳、北川马铃薯和玄参、江油附子等在规模化、标准化方面取得较大进展。
【新蔬菜基地建设】 2010年,市政府安排1.5亿元资金,用于市级新农村示范片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示范片重点是发展蔬菜产业,巩固和发展江油、涪城、游仙现有蔬菜示范基地。推广应用标准化生产技术,引进推广适宜本地发展的优良品种,全市共引进瓜果、蔬菜等新品种122个。以现代农业基地建设为重点,在继续坚持普及常规技术的基础上,引进推广高新技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印制标准化蔬菜生产过程记载册1万份,记载蔬菜生产中施肥、施药的时间、品名、剂量、浓度等情况;举办7期现代农业新技术、实用技术培训,培训县、乡(镇)、村专业技术人员6500人次,培训种植大户、菜农5万人次,印发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资料20000份。
【实用技术推广工作】 2010年全市共推广先进实用技术53.1万公顷次。其中测土配方施肥37.0万公顷次,水稻旱育秧及抛秧8.2万公顷,地膜覆盖栽培技术6.7万公顷,旱地新三熟“麦/玉/豆”模式面积1.2万公顷。
【良种补贴项目增收】 严格按照中央、省惠农政策涉农补贴有关规定,认真落实良种补贴资金;通过农户“一折通”,全部兑现2010年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8081. 37万元,其中:油菜1716.46万元、小麦1703.62万元、水稻2682.47万元、玉米1619.41万元、棉花14.41万元、花生345万元。调动广大农民群众抓好粮油生产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优质良种的覆盖率。
【耕地质量建设】 2010年,继续狠抓以秸秆还田为主要内容的耕地质量建设工作。全市完成秸秆还田16.39万公顷,按还田方式统计分别为:免耕覆盖6.07万公顷,留高桩3.47万公顷,堆沤3.62万公顷,机械粉碎翻压1.97万公顷,其他1.26万公顷。
【中低产田土改造】 完成中低产田土改造1.22万公顷(改造田7900公顷,土4300公顷),占年度计划的121.7%(超额完成部分为2009年中央财政新增农资综合补贴资金集中用于粮食基础能力建设田间渠系工程项目2200公顷)。其中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4400公顷,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1300公顷,国土整理项目1800公顷,现代玉米产业项目1000公顷,震毁农田修复项目1500公顷;配方施肥37万公顷。建农田排灌渠系4800条77.93万米,蓄水池800口容积8.26万方,修筑田埂240条12.15万米,增厚土层393公顷。累计投工279.03万个,日高峰上工人数2.06万人,移动土石方243.73万方。完成投资18043.52万元,占计划的100%,其中财政资金16355.62万元,群众投劳折资1687.9万元。
(李元玲)
蔬菜・水果・花卉
【概况】 全市蔬菜种植面积6.76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25万公顷,增幅3.84%,总产178.99万吨,比上年增加9.42万吨,增幅5.56%。水果种植面积3.09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11万公顷,增幅3.69%,其中新植水果466.7公顷,改造低产果园800公顷;总产40.84万吨,比上年增加3.06万吨,增幅8.1%。花卉种植面积220.7公顷,年产鲜切花1.05亿枝,盆栽花卉79.8万盆,建有花卉温室14600平方米,大棚等设施16.9公顷,产值2636万元。现有花卉龙头企业16个,花农420户,从业人员1856人,现有花卉市场8个,年销售收入4800万元,外地花卉占45%以上。
【实施经作品牌战略】 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以龙头企业和合作社为依托,做好基地的技术指导和规范管理,在抓好产品质量的同时,着力注重抓好品牌宣传工作,以品牌促营销。2010年组织落实龙头企业15家,组织水果、茶叶、蔬菜、橄榄油、种子等产品参加第11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暨西部农交会活动,通过图片、文字和农业专题片等方式,突出展示绵阳特色农业;光友方便粉丝、甘馨绞股蓝等农产品销售火爆,展位人气旺盛;西博会期间,重点推荐蔬菜等54个招商项目,制作绵阳农业新辉煌专题片,发放绵阳农业宣传资料和招商资料近万份,接受公众咨询近5000人次;参加西部国际农交会、2010(四川)采购商大会等系列活动,共签约6项目,投资总额达1700万元。
【农业产业基地建设】 继续大力发展现代设施蔬菜(食用菌、魔芋)产业基地,其中蔬菜基地8个,水果基地6个,茶叶基地2个,中药材基地3个,规划面积4.04万公顷,已建1.54万公顷,核心示范区7907万公顷,建成日光温室11.6万平方米,大棚设施2033万公顷,投产面积1.22万公顷,产值13.17亿元。涪城区在金峰、关帝、玉皇、石洞、杨家等乡镇新发展蔬菜基地666.7公顷,其中:在金峰镇莲花池村等地发展绿色蔬菜200余公顷,在关帝镇字库村等地发展有机蔬菜66.7公顷;在杨家镇万和村、高山寺村、罗汉寺村等地新建高规格优质葡萄基地面积70.7公顷。北川羌族自治县发展猕猴桃基地433.3余公顷,其中通口镇发展猕猴桃373.3公顷,全年新发展133.3公顷,建立猕猴桃母本园和品种园;在桂溪等乡发展金银花项目基地66.7公顷。平武县大力建设牛飞村棉角标准化良种梯式示范茶园,完成面积73.3公顷,全县新发展茶叶基地535公顷。三台县在以花园镇为核心的涪江沿岸9个镇乡建设麦冬产业基地1866.7公顷,种植麦冬高架蔬菜100公顷。
组织三台县、江油市两县(市)参加省产业基地强县评选,其中江油市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首批20个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蔬菜)之一。
【推广先进适用园艺新技术】 2010年,引进推广适宜本地发展的优良品种,引进瓜果、蔬菜等新品种122个,以北川标准茶园、江油标准菜园建设为重点,推广应用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的新技术主要有:蔬菜嫁接栽培技术;一体化营养基育苗技术;滴灌技术;追施CO2气肥技术;配方施肥技术;遮阳网、防虫网、黄板诱杀应用技术等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李元玲)
中药材种植
【概况】 绵阳是着名的中药材之乡,也是道地药材的主要产区之一。绵阳境内有中药材资源物种2150余种,品种有380余处,符合药典地方标准的366种,有家种中药材93种,野生中药材290余种,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2010年全市种植中药材(“三木”药材除外)5240公顷,产量1.93万吨,产值5.18亿元。全市现有中药材生产企业13家, 2010年实现产值8.6亿元,年出口创汇1270万美元。
【道地中药材基地建设】 绵阳三台麦冬、平武天麻、江油附子、北川黄连等,都是省内外闻名的道地药材,并拥有一定规模优势。其中三台麦冬,江油附子,平武天麻等优势品种实现规模种植,是全国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四川)基地,通过国家GAP认证,三台、涪城麦冬、江油附子获国家质检总局“地方性标志产品保护”。
麦冬基地建设以三台县花园、永明、刘营、芦溪、灵兴、老马、里程、争胜、新德、百顷等涪江沿岸乡镇为中心,向游仙区小枧镇、石马镇、涪城区塘汛镇、丰谷镇及农科区等地发展,加大高产、优质、无公害技术研究推广。2010年,全市种植麦冬1980公顷,产量8196吨,产值2.73亿元。
天麻基地重点建设平武、北川等两地,2010年,种植34公顷,产量341吨,产值6228万元。
附子基地重点建设江油、平武、安县等地,2010年种植573公顷,产量1636吨,产值4750万元。
【中药产业发展政策环境】 2010年,各县市区政府部门加大对中药材种植的支持力度,积极扶持中药材基地建设、GAP认证、技术培训推广和中介组织建设,把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与灾后重建、产业恢复发展、农业综合开发等工作有机结合,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传媒,加强对中药材发展工作的宣传,营造良好氛围,促进中药材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李元玲)
蚕桑业
【概况】 2010年,全年生产蚕种4.2万张;养蚕发种24.8万张,比去年增加2.4万张,增10.7 %;生产蚕茧790万公斤,比去年增加80万公斤,增11.3%;农民养蚕收入2.27亿元,比去年增加9400万元,增幅达70.4%。
【蚕桑综合开发利用成效显着】 全市大力推广桑园套种经济作物、桑园立体养殖、桑枝条食用菌等蚕桑综合开发利用生产模式。游仙区、涪城区蚕农发挥靠近绵阳城区的地理优势,在桑园套种蔬菜333余公顷,亩桑收入提高300~500元。江油永恒丝绸有限公司在江油市的新安、战旗等乡镇,收购农民剪下的桑枝条加工成食用菌培养基材,年生产蘑菇、平菇等食用菌5000余公斤。绵阳仙力蚕农专业合作社在丝绸企业的扶持下,引进、栽种果叶两用桑66.67公顷,投产后既可养蚕产茧,又能生产桑果卖给酒厂生产桑葚酒,预期综合经济效益显着。蚕区农民利用蚕粪作沼气原料,变废为宝,保护生态环境。全市蚕桑综合开发利用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成效显着,2010年为蚕民增加收入2200多万元。
【蚕病防治技术培训】 为有效预防控制蚕病暴发,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召开全市蚕业工作会议,制定2010年预防控制蚕病暴发的应对措施。各县市区蚕业管理部门和丝绸企业对蚕病防治技术普及高度重视,全年共培训养蚕农民6.8万人次。全年没有大面积暴发蚕病,为蚕茧高产稳产提供重要保障。(李元玲)
林 业
【概况】 依法有效管护天保工程实施区122.57万公顷森林资源,完成中央财政专项资金3625.5万元。完成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1667公顷,完成投资223.2万元;切实巩固4.11万公顷退耕还林成果,全面接受国家、省对2002年退耕还林公益林、2005年退耕还林经济林到期核查,完成退耕还林专项林业建设投资3800万元;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王朗、千佛山保护区一期建设已竣工验收,完成投资787万元,王朗二期建设获国家林业局批准,完成投资890万元。
【城乡绿化】 加强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积极开展森林绵阳、生态绵阳创建,结合3.12义务植树,和团市委等部门积极开展“森林绵阳 青年有为”活动,全市参加全民义务植树189.2万人,植树578.51万株。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李冰杯”竞赛活动,获三等奖。全市年内完成营造林4.81万公顷,其中人工植苗造林1.99万公顷,封山育林2.82万公顷。
【林业产业发展】 2010年新建原料林竹基地933公顷,经果林基地10000公顷,新建67公顷左右基地示范点12个。全市现有工业原料林和经济林建设25.4万公顷,其中:木竹原料林基地15.67万公顷,经济林果基地9.73万公顷。涉林企业737家,规模以上的林业龙头企业35个,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及协会40个。全市人造板生产能力90万立方米,木(竹)地板生产能力100万平方米,木(竹)家具生产能力230万件(套),竹浆生产能力10万吨。灾后林业产业恢复重建完成投资15.5亿元,恢复和新建林产加工生产线六条。2010实现林业总产值62.5亿元,其中生产旅游产值12.4亿元。全市农民人均从林业中获得的收入达到819元。安县进入全省首批省级林业产业强县,北川羌族自治县省级林业产业强县培育县。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基本完成,勘界确权达100%,发放林权证110.70万本,发证面积86.21万公顷,占确权面积的95%。林木采伐管理、林权抵押贷款、规范林地林木流转管理、林木良种补贴、低产低效林改造、森林抚育、碳汇造林、落实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金融支持林改和林业发展等林改配套措施深入推进。改造低产低效林9000公顷。
【森林资源管护】 坚持依法治林,依法采伐,限额采伐和凭证运输、凭证加工经营制度,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妥善处理灾后林权纠纷,维护林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依法办理各类建设征占用林地17宗、266.85公顷。全市连续22年无重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森林火灾损失率控制在0.1‰以下。2010年全市林业有害生物总发生面积6.05万公顷,较2008年发生面积下降了25%,防治面积3.41万公顷,监测准确率100%,无公害防治率97.06%,成灾面积为0,种苗产地检疫率100%。
全市有林地面积103.92万公顷,森林蓄积达7913.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8%。
【林业科技人才和队伍建设】 2010年,全市重点推广柏木、马尾松等低产低效商品林改造技术,桉树、桤木、杨树等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培育技术,核桃、米枣等特色经果林栽培技术和中幼龄林抚育技术。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普活动月、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和林业科技推广富民行动等科普活动中,组织科技人员下乡3930人(次),科技下乡30余次,科技小分队专项技术服务40余次,举办专题培训班70余期,现场技术示范30余场次,发放科普资料179140份(册),培训林农44670人(次),建立科技示范户2545户。全市建立了经济林、短周期工业原料林推广示范基地2160公顷,示范辐射1713公顷。全市已建林业工作站204个,完成10个县级标准化林业站建设工作,拥有专业技术人员546名,其中有178名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
(张 军 冯 清)
水 利
【概况】 全年全市累计完成各类水利水电总投资66.68亿元,其中水利灾后重建完成投资48.3亿元;扩大内需完成投资0.66亿元;地方电力完成投资9.6亿元;其他项目完成投资8.12亿元。全市恢复和新增蓄引提水能力7200万立方米;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5226公顷;发展节水灌溉面积4166公顷;完成地方电力发电量23.2亿千瓦时,实现地方电力产值3.35亿元;完成农村人饮安全(民生工程)15.84万人;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8平方公里;新建、加固堤防72公里;完成水产品总产量9.4万吨实现水产品总产值18.3亿元;全市共征收水资源费1314万元。
【水利重点工程建设】 武都水库工程2010年12月29日完成导流洞下闸蓄水,武都水库基本建成。其中,灾后重建资金2.02亿元、贷款7000万元,争取武都水库国家财政贷款贴息778万、省财政2000万元、市财政9000万元,追加争取武都水库灾后重建资金1.2亿元。为解决施工过程中发现较大范围的溶腔段,增加投资近6000万元。结合工程地质情况和实际施工条件,多次邀请国内顶级专家召开咨询会、研讨会,不断优化设计方案和施工措施,积极实验并采用新的施工工艺,复合运用高喷、石磨细水泥、化学灌浆三合一处理方式,成功解决影响水库蓄水安全的流沙层和溶腔段地质难题,提前10个月完成深砂层段段帷幕灌浆处理。
《武引二期灌区工程可研报告》顺利通过水利部审查。盐亭县金峰水库开工前期准备工作有序推进,水库导流洞施工招标正式启动,进场施工道路建设基本完成。
开茂水库前期工作进展顺利。通过艰苦工作和超常规推进,前期工作累计完成投资2500万元。《开茂水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省水利厅审查和长江委审核,同时完成水工程规划同意书、行洪论证、地质灾害评价、建设项目土地预审、环评等13个专题报告编制,其中11个专题获得审查批文。
燕儿河水库扫尾工程建设取得新进展。水库枢纽扫尾工程完成对大坝、左右放水洞、城镇供水洞的整治加固;灌区左干渠工程建设全面完成;灌区右干渠前期工作完成施工图设计。
【农村水利工作】 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将省、市政府下达的农村饮水安全民生工程项目层层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多方筹集资金,有效解决小型供水工程的建设管理问题,确保工程进度质量安全,全年共解决15.8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推进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工作。申报全市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人口;加强对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人口的动态情况管理;配合完成全省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信息管理系统推广应用工作。推进水费计收机制改革。通过加强用水户协会管理、制定用水定额、健全量水设施、实行终端水价等措施,减少收费环节和搭车收费、挪用水费等现象,提高了水费计收的透明度和收取率,降低供水成本。狠抓春灌供水工作。及早安排部署,加强节约用水宣传,编制供用水方案,整治修复供水渠道,加大调水配水力度,协调用水纠纷,确保了水稻栽插用水和良好用水秩序。加强水库水质管理。严格执行《365bet投注盘口_365bet官网中国官网_bt365最新网址人民政府关于禁止在生活用水水域施肥养鱼的通告》,严禁水库肥水养鱼,还一库清水于民;狠抓水库内源和外源治理,有针对性地采取清库、置换库水、营造环库生态林、引入生物技术、建设人工湿地等措施改善水库水质。
【水土保持】 在“水保法纪念日”和“水保法宣传月”宣传活动中,水土保持法规宣传收到良好效果。稳步推进农发水土保持项目建设。盐亭县、梓潼县、安县、江油市、平武县五县市顺利通过省水利厅、省农发办组织的2009年度农发水保项目验收,其中梓潼县、安县、江油市、平武县被评为优秀县(市)。扎实开展水土流失预防监督工作。严格执行水土保持“三权一案三同时”制度,强化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督查,全市水土保持方案申报率、审批率、实施率分别达94%、100%、85%。配合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完成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二期工程梓潼监测点的建设任务。
【节水型社会建设】 在完成节水型城市建设试点后,认真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意见》和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意见》、《关于在灾后恢复重建中加大节水型社会建设力度的意见》以及水利部在郑州召开的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经验交流会精神;参与由水利部、全国节水办、全国青年联合会、中央国家机关组织的“落实科学发展观、节约保护水资源”主题实践活动。完成《365bet投注盘口_365bet官网中国官网_bt365最新网址“十一五” 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总结》。开展“六个一”节水达标创建活动。完成水利部《节水型社会建设》课题《365bet投注盘口_365bet官网中国官网_bt365最新网址计划用水方案编制与实施》和《365bet投注盘口_365bet官网中国官网_bt365最新网址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三同时”研究》,并顺利通过水利部专家组审查验收。
武引工程
【概况】 2010年,围绕市委“三个加快”和“一基五化”总体部署,突出“五大核心重点”,锁定“十项目标任务”,千方百计推动武都水库成功下闸蓄水,启动二期灌区工程建设,基本完成灾后重建,实现农业供水1.5亿立方,武引二期灌区可研报告和武都水库调概报告相继上报国家发改委待批,筹集建设资金4.6092亿元,完成投资7.13亿元。
【工程建设】 2010年,锁定导流洞下闸蓄水总目标,制定施工节点计划,组织和安排筹措灾后重建资金2.02亿元、贷款7000万元,争取武都水库国家财政贷款贴息778万、省财政2000万元、市财政9000万元,争取武都水库灾后重建资金追加1.2亿元。积极实验并采用新的施工工艺,对直接影响水库蓄水安全的流沙层和溶腔段地质难题,复合运用高喷、石磨细水泥、化学灌浆三合一处理方式,加快流沙层处理,完成深沙层段帷幕灌浆处理,节约投资近1000万元。全面攻克导流洞下闸前关键地质难题。12月29日工程成功下闸蓄水。市长曾万明主持下闸蓄水仪式,市委书记吴靖平亲自致辞,让一个几经停顿和磨难的工程按计划如期下闸蓄水。
全年武都水库完成投资5.6亿元,完成重建投资5.71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7.97亿元;大坝最大坝高达到658.5米高程;全面完成武都电站机组安装;总投资4200万元的武都水库电站220KV 送出线路工程通过完工验收,合格率为100%,优良率达到99.6%。
【灌区管理】 2010年,对灌区冬旱连春旱的特殊情况,牢固树立“抗大旱、防大灾”的思想,集中时间深入灌区各地进行调研,全面了解旱情和蓄水情况,与灌区党委、政府一道深入田间地头研究春灌供水和抗旱工作。3月22日组织召开春灌工作会议,制定完善供水方案,签订供水目标责任书,合理安排春灌水源,切实树立“灌区一盘棋”的整体意识,深化“市县武引是一家”的大局意识,想方设法保证全灌区引得进、蓄得住、灌得上,坚持能灌一亩是一亩,能浇一分是一分,千方百计扩大灌溉面积,使有限的水源发挥最大的灌溉效益。全年完成农业供水1.6亿立方米,保证8.47万公顷农田满栽满插,水费收缴率达到100%,实现供水零上访和用水零纠纷。
【二期灌区建设】 2010年,武引二期灌区项目申报,面临政策重大调整,2月1~3日水利部水规总院对项目可研、水保报告进行正式审查,对环评报告进行预审,水利部2010年1月28日印发《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前期工作管理暂行管理办法》,要求从2月起将移民安置规划大纲审批权由原来省移民局审查变为水利部审查;将项目内容由原来只做水库等枢纽工程变为所有工程,致使设计单位必须重新按照新的要求编制移民安置规划大纲和规划,增加工作量,耽误工作时间,而武引二期灌区项目申报,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困难多。按照新政策要求,申报程序提前3~4个月完成移民安置规划大纲和规划报审,抽派专人赴京跟踪武引二期灌区工程可研报告报审,用1周时间就完成水规总院内部文件会签,11月25日可研报告通过水利部审批,随即上报国家发改委待批。1亿美元世行贷款项目顺利通过预评估,提前进入追溯提款报账程序,力争2011年6月进行签约谈判;工程涉及的4个前期工程建设基本完工;12月26日开工建设金峰水库导流放空洞。 (李文冬)
三江工程
【枢纽管理】 2010年,完成消能池下游消能防冲维修工程;完成三江枢纽各项机电设备检修任务;完成启闭机钢绳的维护工作;完成门机防腐、除锈工作;闸门锁定装置除锈、防腐工作;完成30台闸门电动机检修工作;完成15套闸门控制柜检修工作;廊道扬压力系统全面更换;柴油发电机全面检修维护工作;完成大坝安全自动监控系统传感器校定工作等一系列检修工作。配合三江美亚电站发电工作三江美亚电站2010年上网电量达到2.49亿度。
【防洪度汛】 2010年全年预报最大入库流量为8月18日6000立方米/秒,最大下泄流量7740立方米/秒,全年超过库区分界流量1500立方米/秒洪水7次,防汛工作能够做到万无一失。水上船舶防洪度汛注重“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管理,安全度汛。
【船舶安全】 三江有水上交通和船舶共计83艘船只,5.06平方公里的水域。船只主要以旅游、餐饮经营和清淤为主。船舶安全管理搞好宣传,注重培训,督促各船主搞好船舶各种年度检验,船舶管理全年无责任事故。
【综合管理】 三江综合管理重点为:加强对乱倒乱排、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等行为进行有效整治,保护三江环境;加强对野生动物、鱼类等三江生态环境的保护;完善三江两岸的绿化管理工作;做好三江防洪堤的管护工作,实行有效的交通管制,确保防洪堤通畅,确保城南新区建设顺利进行,为保护三江大桥,在三江大桥设置安装交通管制设施。 (罗 莉)
水产业
【概况】 全年水产品总产量9.4万吨,实现渔业经济总产值18.3 亿元,全市农民人均渔业收入457.5元,人均增收30.75元;动工渔业灾后恢复重建重点项目22个,完成15个,完成总投资11844万元,比年初计划7500万元超额4344万元,各项指标均可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
【水产业恢复重建】 继续狠抓灾后恢复重建。截至2010年12月底,全市共落实各类水产重建资金12946万元,恢复受灾养殖水面1.04万公顷,占受灾总面积的98%。
【特色水产业基地建设】 扎实推进水产产业带和特色渔业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全年共投入资金7300余万元,大力推进绵安水产养殖产业带和特色渔业建设。
【创新水产技术综合推广模式】 盐亭县采取推广机构和农户分别与水产专业合作社、水产龙头企业、渔业协会合作等三种模式,有效促进全县36个乡镇农民增产增收;三台县以渔业科技入户为手段,促进全县水产养殖面积、养殖效益、产品质量大幅提升。
【水产品质量安全】 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市内养殖环节质量安全合格率达到100%;加强无公害水产生产基地建设和管理,提高基地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强化对鱼药经销及使用的监管和指导,有效防止违禁鱼药的经营使用。
【新农(渔)村建设】 把渔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在已建成投产的5个示范村中,发展水产养殖户723户,水产养殖面积167公顷,年水产品总产量2160吨,实现产值2760万元,人均实现渔业纯收入2414元。
【发展水产业龙头企业】 全市规模较大的28家水产企业(其中:市级龙头企业6家),共完成水产品总产量6061.2吨,实现产值31121万元,带动养殖户12694户,养殖面积4794公顷,带动产值48550万元。积极发展新龙头企业。以产业化发展机制组建新的水产企业5家,新增名称水产品养殖面积34公顷。
【渔政管理和渔业安全工作】 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切实做好春季禁渔工作,大力保护渔业资源;继续深入开展水下工程作业涉渔环境影响评价、资源补偿措施落实工作;积极开展天然水域渔业资源增殖工作,有效地增加江河渔业资源;切实加强水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和经营利用监管。积极开展养殖执法检查,协同有关方面开展渔业水质监测,严厉查处渔业水域污染案件;高度重视渔业安全生产,确保全年无重特大安全事故。做好“十二五”渔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为我市“十二五”渔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熊 伟)
畜牧业
【概况】 2010年,全市出栏生猪594万头,比上年增2.6%;出栏牛21.09万头,增长3.4%;出栏羊165.03万只,增长4.3%;出栏家禽9595.1万只,增长6.7%;出栏兔953万只,增长6.8%。全市肉类总产量62.41万吨,增长4.5%;蛋类总产量15.02万吨,增长4.2%;奶类总产量2.5万吨,减少0.4%。畜牧业总产值116.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3.5%。农民人均畜牧业增收成为农民继外出务工收入之后的第二大收入来源。
【畜禽养殖标准化建设】 全市有原种场11个,存栏种猪12750头,年提供纯种猪3万头以上;规模扩繁场70个,存栏种猪18500头,规模居全省第一;繁殖场存栏能繁母猪36.8万头,居全省第三,人工授精站92个,存栏公猪2164头,人工授精配种21.4万头,人工授精率58%。生猪、家禽、肉牛、肉羊、奶牛的适度规模养殖比例分别达到57.1%、35.5%、10.6%、12.4%、91.6%。生猪三元杂交面达96.7%,其中外种猪推广面达53%。牛、羊、禽、兔的良种及杂交改良面分别为19%、24%、90%、95%。
【生猪产业发展水平】 2010年发展优质母猪养殖专业户110户,商品猪养殖示范户800户,户均出栏生猪150头,年出栏优质生猪12万头,辐射带动当地发展标准化生猪养殖,标准化养殖比例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基地生猪养殖实现全程“可控”,出栏生猪优质率达到100%。
【畜牧产业化经营】 全市发展市级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66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7家,畜牧专业经济合作组织214个,从业人员达16530人。
【畜牧业加工龙头企业】 全市有双汇、长林、梅林、鑫庆、斯坦瑞、全成等6家大型生猪加工龙头企业,年加工能力达600万头。绵阳长林按出口欧盟标准加工100万头的新厂区在梓潼开发区建成投产;绵阳梅林在三台芦溪开发区建成加工30万头生猪的猪肉罐头生产线;双汇在新皂建设年加工200万头生猪的新厂建成投产;南京雨润在三台加工150万头生猪项目开工建设。雪宝乳业公司年加工能力达6万吨,年销售收入1.5亿元,产品覆盖川西北十多个地、市,“雪宝”品牌荣获“四川名牌”和“四川省着名商标”;天樱食品有限公司新建年宰杀1000万只家禽的现代化加工厂和西澳集团在江油建设年加工200万张獭兔皮的生产线均正式投产。
【畜牧业饲料加工企业】 全市有大小饲料加工企业85家,其中万吨级以上的13家;5万吨级以上的4家;10万吨级以上的3家;铁骑力士20万吨级现代化饲料加工新厂建成投产。全市饲料工业产量达到90万吨,工业总产值32亿元,全市饲料生产能力达到120万吨以上。
【畜产品质量监管】 加强奶牛养殖环节安全监管,规范生鲜乳收购站建设,提高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推广猪、牛、羊、禽及产品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建立无公害畜产品基地19个,认证产品23个,建立有机畜禽产品基地2个,产品5个,全市认证基地共覆盖畜(禽)量582万头(只),产品 42.5万吨。对23个养殖企业、51家兽药经营企业、6家兽药生产企业和18个屠宰加工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开展对饲料、兽药、生鲜乳及无公害畜产品等的专项整治。全市累计出动执法人员3073人(次),印发资料20381(份),查获假劣兽药135.5公斤,货值0.922万元。全市供产地检疫生猪290.04万头,牛9.40万头,羊3.53万头,禽3290.80万只,其他动物33.45万头(只)。对全市434个动物及动物产品交易市场进行监督,共监督检查畜类151.96万头,持证率93.7%,禽类461.76万头,持证率86.6%,动物产品48228.37吨,持证率98.8%。抽样检测尿液、牛奶等2920份,检测瘦肉精1466份、莱克多巴胺1030、沙丁胺醇364份、三聚氰胺60份,结果均未检出,继续保持瘦肉精检出率零纪录。按照《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对申报GSP兽药经营企业进行验收,全市有3家企业通过GSP验收。
【编制畜牧业发展规划】 2010年制定《地震灾后畜牧业发展振兴规划》、《畜牧业十二五规划》以及《365bet投注盘口_365bet官网中国官网_bt365最新网址“千万头优质生猪工程”建设规划》、《365bet投注盘口_365bet官网中国官网_bt365最新网址奶业发展规划》、《365bet投注盘口_365bet官网中国官网_bt365最新网址禽兔产业发展规划》等三大产业规划,经省畜禽改良总站及省畜科院、省草科院、西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校专家组评审,并报省市相关部门审批。
【畜牧业新技术推广】 2010年,推广MRM无抗新技术和RFID溯源技术,着力解决养殖业污染问题,促进畜牧业向健康生态环保方向发展。争取中央灾后重建资金200万元,建立RFID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目前RFID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项目已在我市部分养殖、加工环节应用,并逐步得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认可 ,实现“从源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控和溯源。
【实施“畜牧标准化年”】 市、县畜牧兽医部门抽调1000余人,加强对规模养殖户的技术培训和指导,使畜禽养殖按章生产、照章操作。严格执行种畜禽调运审批、动物防疫条件审核、养殖档案登记、兽药饲料投入品使用、畜禽防疫检疫、粪污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制度。市县畜牧兽医部门制定标准化圈舍建设标准、养殖技术规程和防疫程序,用于指导标准化养殖。强化畜禽养殖场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生态化监督管理。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做好春防、夏防和秋冬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全市累计注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9470万毫升、猪口蹄疫苗1621万毫升、牛羊口蹄疫苗397万毫升、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苗1127万毫升、猪瘟苗1071万头份、狂犬病苗42.9万头份、鸡新城疫苗4413万羽份, 免疫率为100%,免疫总数达13550.95万头(只)。畜禽圈舍消毒面积达到100%,免疫耳标佩戴率达到100%。抽取猪、牛、羊、鸡、鸭、鹅等畜禽血清、拭子和组织样品9248份,其中合格样品8018份,总合格率达到88.86%,其中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疯牛病、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鸡新城疫、牛结核和布氏杆菌病等8种动物重点疫病病原学监测样品,结果全部为阴性,完成免疫抗体监测和疫病监测工作目标任务。
【畜牧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 龙头企业与养殖大户签订收购合同,实行保护价收购。支持龙头企业创办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农户进场分户饲养,企业为进场农户统一提供仔猪、饲料、防疫、技术等服务,并统一收购产品。鼓励龙头企业与政府共同出资建立贷款担保公司,为农户规模化养殖提供贷款担保。
【兽医管理体制改革】 全市形成市、县(区)、乡镇、村四级畜牧兽医工作体系。整合组建市、县两级动物卫生监督所(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支队、大队)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健全动物防疫网络体系、动物防疫冷链体系、实验室技术支撑体系、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应急物资储备管理体系、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体系。
【畜牧业灾后重建】 全市畜牧业重建项目310个,总投资29.62亿元。(市县10个服务体系、276个乡镇畜牧兽医站、19个畜禽种场、4个流通市场、699万平方米畜禽圈舍)。项目全面启动,累计完成投资22.85亿元,占总投资的77.14%。其中:市本级项目5个,总投资0.2479亿元,累计完成投资0.0228亿元,占总投资的9.2%。(朱云祥)
农机管理
【概况】 2010年,全市农机化工作围绕“三农”工作重点,突出灾后重建和加快发展主题,坚持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安全发展有绵阳特色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着力于加快农业生产方式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全力推进农业劳动过程的机械化,实现历史性突破,农机总动力增长11.5%,达到229万千瓦,农机经营总收入达到12.8亿元,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水平达到41%,标志着绵阳农机化发展进入中级阶段。获省政府“李冰杯”竞赛农机项目二等奖,加快农机设施建设步伐。
【灾后重建扎实推进】 农机灾后恢复重建累计完成投资94315万元,其中:提灌站29036万元,机耕道62960万元,农机库棚820万元,服务体系1499万元;完成提灌站新建改造2102处,机耕道2484公里,农机库棚6534平方米,服务体系用房3902平方米,仪器设备125台套。顺利实现“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
【农机装备】 2010年,全市拖拉机保有量21015台,比上年增长19%;联合收获机械保有量2041台,比上年增长37%。每百亩耕地拥有拖拉机0.5台,联合收割机0.049台;小型耕作机拥有量达到69679台, 比上年增长70%,呈现快速增长势头。一批先进适用的新型农机装备得到较快发展,其中水稻插秧机达到179台,比上年增长16%;高性能联合收割机达到135台, 比上年增长24%;油菜收割机达到59台,填补了空白;农业机械化发展已呈现出高性能、高质量、多样化的态势。
【农机作业快速提升】 全市完成机耕作业面积33.52万公顷,比上年增长8%;机械播种面积1.41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9%;机械收获面积11.35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6%。全年机电排灌面积21.67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5%;机械植保作业面积45.87万公顷, 农机运输96470万吨公里,与上年基本持平;与此同时,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机械化插秧在7个县市区140个示范点开展,作业面积达到1593万公顷,较上年增长15%;机械化秸秆还田面积2.76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0%;油菜机收达56公顷,实现零的突破。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41%,标志着农机化发展进入了中级阶段。
【新技术、新机县示范推广】 以部省水稻机械化育插秧为核心的新技术、新机具示范推广项目连续三年在365bet投注盘口_365bet官网中国官网_bt365最新网址实施,江油市作为全国100个农机化试点示范区(县)项目顺利推进。年内,江油市被确定为部级油菜机械化项目试点示范县。
【农机经营效益】 2010年,全市农机经营总收入达到12.8亿元, 比上年增长8%。其中农机化作业收入10.7亿元, 比上年增长9%。灾后重建激活农机运输市场,但劳动力成本上升,油价高涨推高农机作业价格,同时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投入农机作业生产,提高了作业效率。全市农机经营利润2.2亿元, 比上年增长5%。农机户人均获利947元。
【农机专业合作组织】 全市农机化服务组织继续发展壮大,农机户达19万户,农机专业合作组织达到27个,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机大户经过完善功能和拓宽服务领域已经初具规模,广泛开展机耕、机播、机收服务,农机跨区作业范围由沿国道、省道向沿乡道、村道等推进,在将机手与市场连接起来,提高机具利用率,增加机手作业收入方面发挥一定作用。
【农机安全监理】 共创建“平安农机”示范乡镇5个、示范村30个、示范户2400余户,连续9年实现绵阳农机事故稳中有降,完成省上下达的年度农机安全事故控制目标。梓潼县通过省农业厅“平安农机”示范县验收。
(向 毅)
农业监测
【农业法制宣传】 贯彻执行各项涉农法律、法规及政策精神,开展农业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把法制宣传教育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农村人才工程以及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科技特派员”等工作结合起来,全年全市“阳光工程”培训10700人,新型农民培训23249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140.56万人次。组织“科技之春”科普活动、“科技下乡”、“食品安全月”、“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外出务工人员普法宣传等活动,做到“报纸上有文章、电视里有镜头、广播里有声音、网络上有信息”,形成立体的、多层次的、广泛的农业政策法规对外宣传氛围。全年通过网络、新闻媒体报道农资打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的宣传稿件100余篇,提高农民群众学法用法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
【开展农资打假“绿色护农”行动】 持续开展“农资打假‘绿色护农’行动”,开展春、夏、秋季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全市全年累计出动执法人员5275人(次),检查农资生产经营企业11034个次,整顿农资市场1032家,全年共抽检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361批次,查处案件102起,查获假劣农资22965公斤,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392万余元,甲胺磷等五种禁用农药实现100%严禁销售和使用。全市共举办各类技术指导培训256场次,培训各类生产、农资经营人员34312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4万余份,培训无公害农产品内检员38人,农业从业人员生产经营管理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农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监测防控】 按照植物检疫法规和规范,组织开展实施农作物种子产地检疫5667公顷,签发产地检疫合格证书约350份。实施调运检疫135批次,签发植物检疫证书4500份,签证调运出绵阳的水稻、玉米、小麦、油菜、蔬菜等合格种子约1000万公斤;花卉、麦冬苗等种苗71万株;水果、蔬菜、中药材、花卉等植物产品约12万公斤,1450株。及时有效处置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毒麦和柑橘大实蝇疫情,确保农业生产和贸易安全。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全年新增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整体认定2个县(三台县、安县),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9.68万公顷,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129.7%,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占耕地面积50.2%;新获证无公害农产品36个;新认证绿色食品1个企业5个产品、有机食品1个企业6个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1个;“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100%实现到期复查换证。
【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测报防治】 对小麦条锈病、水稻稻瘟病、稻飞虱等重大病虫,按照省市县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坚持“三早”,即早发现、早报告、早防治,实行“三制”即汇报制、会商制、预警制。全市累计发布病虫电视预报、植保情报或农业简报65期,在公共媒体宣传30次,举办各类培训班20期,召开重大病虫现场会20次,培训0.3万人(次),印发重大病虫防治技术宣传资料50万份到基层和农户,利用中央、省级和当地财政资金采购近100万元的应急防治农药械等植保物资武装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61个,向基层派出180人(次)开展重大病虫防控工作督导50次,省级以上大小春重大病虫督导组、专家组先后十余次深入到365bet投注盘口_365bet官网中国官网_bt365最新网址基层,及时、有效、准确地宣传指导基层和农户开展防治,最大限度减少重大病虫灾害损失。开展“生物导弹”防治玉米螟、“稻鸭共育”控制水稻病虫害、“三诱”技术防治蔬菜害虫等新技术试验示范,保护农业生产和生态安全。全市水稻小麦玉米油菜重大病虫害发生面积35.35万公顷,防治面积79.65万公顷,挽回损失118259.85吨,实际损失11677.66吨。
【生产环境与农产品质量检测】 365bet投注盘口_365bet官网中国官网_bt365最新网址无公害农产品监测中心全年全市市级共抽检蔬菜、水果样品4041个(包括县级速测),合格3998个,平均合格率为98.9%。其中:生产基地1665个,合格1657个,合格率99.5%;批发市场1345个,合格1332个,合格率99.0%,农贸市场686个,合格670个,合格率97.7%;超市345个,合格339个,合格率98.3%。接受省级例行监测、专项抽检样品543个,其中蔬菜340个、食用菌50个、土壤30个、灌溉水9个、大米10、水稻30个、水果20个、茶叶30个、油菜24个。
【种子质量监督检验】 全年对辖区内重点区域的重点市场进行种子质量检查14个/次。全年种子质量监督抽检企业18个,品种30个,样品140个,做样700份;委托检验品种141个,样品507个,做样2534份。为全省种子执法部门提供可靠的依据,为种子企业和种子经营部门提供准确的种子质量信息,杜绝不合格种子销售,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肖 红)
农村能源建设
【概况】 全年,新建、重建户用沼气池84,000口,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365bet投注盘口_365bet官网中国官网_bt365最新网址“支持农民新建沼气池8万口”民生工程目标任务。截至年底,全市已累计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51.6万户,农户使用沼气的比例达41.7%,年产沼气1.806亿立方米;建成农村卫生省柴灶125万户,占全市总农户的95.6%。由此形成的开发和节约能源总量达132万吨标煤,年减排二氧化碳87.8万吨,减排二氧化硫0.702万吨。年处理生活污水总量达2874.87万吨,全市农村能源建设年创造直接经济效益7.42亿元。
【农村户用沼气池恢复重建】 根据全市“农村沼气恢复重建规划”,年度中央国债沼气项目、国际农发基金沼气恢复重建贷款项目、对口援建沼气重建项目全面展开。截至年底,全市完成中央国债沼气项目3.26万口;国际农发基金沼气项目3.39万口;对口援建沼气项目1.75万口;恢复重建养殖场站沼气工程6处。累计完成项目投资37,800万元,基本实现“三年重建,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
【国际农发基金沼气恢复重建贷款项目】 国际农发基金向绵阳涪城、游仙、三台、梓潼农村沼气地震灾后重建提供紧急优惠贷款项目进入项目实施高峰期,项目建设所需的玻璃钢沼气池拱盖、输气管材和用气设备58178套全部到位,项目建设全面铺开。截至年底,共完成新型玻璃钢拱盖沼气池33936口;“改厨、改厕、改圈”48541户;培训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1689名;培训项目农户31497户;配套建设乡村沼气服务网点281个,共完成项目投资38293.35万元,超额完成“项目年度工作计划和预算”确定目标,顺利通过国际农发基金专家组的项目中期评估。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视察绵阳农村沼气重建情况】 8月8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率农业部相关司局领导来绵阳视察指导农业灾后恢复重建等工作,对灾区农村能源建设恢复重建作出重要指示,并表示农业部将对365bet投注盘口_365bet官网中国官网_bt365最新网址农业恢复重建从项目安排上给予重点支持。编制完成《365bet投注盘口_365bet官网中国官网_bt365最新网址极重灾区农村能源恢复重建规划方案》、《北川县曲山镇砂坝村沼气集中供气可研报告》、《北川县灾民集中安置点大中型沼气工程可研报告》上报农业部。年底,砂坝村沼气集中供气工程项目在农业部的支持下启动。
【“金蓝领计划”农村沼气高技能人才培训】 4月13日,农业部组织专家在绵阳举办“金蓝领计划”农村沼气高技能人才培训班。“金蓝领”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支农业行业高技能人才队伍,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绵阳有41名农村沼气高级技工获得沼气技师职业资格证书。
【农村沼气生产工获得银奖】 10月9日,由市农业局选派的游仙区农民沼气技师�兴明在农业部举办的全国首届沼气生产工技能大赛中,以88分钟完成“徒手悬砌8立方米球形拱盖”的好成绩夺得银牌,并获得农业部颁发的“技术能手”奖牌。这次由农业部举办的全国大赛共有37个省市、自治区、生产建设兵团的代表队参赛,绵阳选派的�兴明等三人代表四川省参赛,圆满完成省农业厅下达的任务。
【农村沼气服务网点建设】 农业部在连续三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绵阳农村沼气服务网点建设,2010年度再次安排专项资金490.5万元,用于购买沼气池抽渣车辆、检测设备、专用工具、维修配件等。到年底,购买的52台专用车辆和维修设备、器材已全部到位。截至年底,全市沼气服务网点专用车辆达112台,专用设备、器材2487台(套),建成乡村沼气服务网点829个,全市农村沼气服务网络基本形成。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
正在阅读: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