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市(区)简况
概述
【县域经济增幅迅速】 2003年365bet投注盘口_365bet官网中国官网_bt365最新网址各县(市、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较大幅度增长。涪城、平武、游仙、安县、江油、北川均实现10%以上增长。其中,涪城增长14.2%,平武增长13.2%。作为经济增长“重头戏”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较大,梓潼、三台均达15%以上,北川增长则高居163.7%。各县(市、区)一、二产业快速增长,三产业在实现拒“非典”于市门之外的目标后,旅游、房地产、交通运输、商贸、餐饮和综合性服务业呈现较快增长。
【县域工业发展势头强劲】随着市政府提出的工业“千亿工程”总体目标的深入推进,县域工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9个县(市、区)工业全部实现两位数增长,安县、梓潼、平武、涪城、游仙均实现25%以上的增长,盐亭实现75.4%的增长。各县还利用资源优势,以乡镇企业向城镇集中,优化引资环境和产业布局,提升产业层次,发展各具特色的、有竞争优势的产业经济。
【农业经济质量稳步增长】2003年,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81.1亿元,增长5.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551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上年增加151元。其中梓潼、三台、安县、北川增长速度均达5%以上。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粮食播种面积584.2万亩,粮经作物播种比例为64.1∶35.9,粮食单产却提高了4.02%。以种植业、养殖业和深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引领农业产业化发展;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农民增收的又一重要渠道。农村电网改造,县、乡、村三级交通建设、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生态农业和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农业和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
【主要问题】县域经济要良性而持续的发展仍缺乏强大的环境支撑;农业在产业化、集约化经营上还缺乏科学的、规范的引导;民营经济的良性发展和国有经济布局调整还任重道远;招商引资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县域经济的预警预测机制还十分薄弱;市、县区之间的发展差异明显;体制上的不协调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这些都制约着县域经济的发展。(杨雨林)
涪城区
自然条件全区总面积597.3平方公里。2003年,辖15个乡镇、5个街道办事处、129个村、78个居民委员会。耕地面积1.38万公顷,比2002年(下同)减5.6%。矿藏9种。主要河流2条,涪江最大,流经区境39.25公里。旅游景点16个。森林面积1.3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6.2%。
人口全区总人口17.58万户,52.46万人,分别增0.37%和3.2%。男女性别比52∶48。人口出生率5.79‰、死亡率3.68‰、自然增率2.11‰。少数民族26个,共4599人。
经济概况全区国内生产总值27.96亿元,增1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67亿元,增1.4%;第二产业增加值12.92亿元,增17.1%;第三产业增加值10.37亿元,增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38亿元,增16%。财政收入4.32亿元,财政支出3.37亿元,分别增19.3%和16.7%。金融部门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81.8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80.68亿元,分别增10.5%和14.3%。
农业全区农业产值7.97亿元,增4.4%。农作物总面积2.94万公顷,减5.9%。粮食作物面积1.55万公顷,减7.5%。粮食产量9.18万吨,减4.3%;平均亩产395公斤,增3.2%。经济作物面积1.39万公顷,减2.9%。油料产量1.5万吨,增4.6%;蔬菜产量17.77万吨,增15.69%;果园面积2956公顷,水果产量1.41万吨,增17.8%;蚕茧产量963吨,增2.1%。出栏生猪38.1万头、小家禽743万只,分别增5.1%和8%。肉类产量2.32万吨,增7.2%。禽蛋产量725吨,增13.9%。水产品产量5117吨,增2.8%。牛奶产量9000吨,增15.4%。
工业全区工业产值38.55亿元,增25.1%。实现利润3902万元。企业总数9771个,职工4.02万人。骨干企业46个,年上缴税金前三名的企业:四川富临实业有限公司、四川东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365bet投注盘口_365bet官网中国官网_bt365最新网址涪城区卷烟配送中心。
建设环保全区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2.38亿元,增16%。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27.85亿元,增9.2%;建筑面积461.4万平方米,增24.1%;竣工面积206.74万平方米,增18.2%。
交通邮电全区邮电通讯业务总量6亿元,增1.8%。固定电话用户26.56万户,其中:城区22.48万户,农村3.76万户;移动通讯电话用户54.19万户,互联网用户1.67万户。公路通车里程1034.57公里,其中:干线公路61.57公里,县乡公路330公里,每百平方公里通车里程189公里;年货运周转量2.22亿吨、客运量6.04亿人次。
商业・旅游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67亿元,增17%,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16.16亿元,餐饮业4.29亿元,其他2200万元,分别增16.4%、19.2%和20.1%。共建有各类商品市场54个,其中:上亿元的批发市场4个;市场面积14万多平方米。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5.51亿元,减17.2%。城市居民消费水平上升1.5%,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上升6.3%。
外经外贸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7.4亿美元,减5%。引进外资项目11个,外商合同引资5714万美元,实际使用外资1004万美元。
科技教育全区实施各类科技创新项目120个,其中:国家级项目100个,省级项目20个;申报国家科技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12个,国家863计划项目2个,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3个,市科技项目18个。幼儿园107所,在园幼儿1.84万人。小学91所,在校学生4.18万人,专任教师2092人,分别减21.6%、0.6%和0.1%。普通中学(含职业中学)26所,在校学生2.47万人,专任教师1587人,分别减7.1%、0.3%和1.9%。学龄儿童入学率100%。义务教育在校学生6.65万人,增5.6%。
文体卫生全区有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川剧团、影剧院和文化中心共41处。儿童乐园2处。老干部活动室11处。医院37所,持平;医院病床1740张,医生1361人,分别增25.3%和21%。
社会生活全区年底下岗职工再就业率95.8%。全年支出社会救济金2130万元,增34.6%。实现社会保险保费收入7746万元,减69%;赔款支付2412万元,减42.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11元,减0.7%;农民人均纯收入3605元,增5.4%。
【民营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为增强涪城经济实力,区委、区政府制定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十条政策和措施,积极支持和鼓励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全区共登记注册个体私营企业2.72万户,注册资本73.25亿元,其中私营企业3961户,增43.7%;私营企业注册资本68亿元,增58.3%。民营经济增加值51.79亿元,增14.2%;上缴税金2.86亿元,占税收总收入的13.6%,增0.9个百分点。
【招商引资成效卓着】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政策,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制,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建立投资者服务中心,启动创业服务中心,确保投资者得到全方位优质服务。创新招商方式,积极推行产业链招商、重组招商、对接招商,提高招商引资针对性,降低招商引资成本。全年共引进企业、项目158个,其中: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项目32个,投资上亿元的项目5个;新开工项目130个,增资项目28个,项目覆盖电子信息、新材料、环保、食品加工、房地产和商贸流通等多个行业。协议引进资金26.74亿元,实际到位资金7.76亿元,分别增62.9%和86.3%。
【农村劳动力转移】实行农村富余劳动力外输与就地转移相结合,优化农村人力资源。区委、区政府制发《关于加快农村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的意见》,落实相关具体政策和有效措施。区和乡镇建立农村劳务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16个,组织、指导、协调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区财政拨款10万元用于农村劳务人员技能培训,共培训农村劳务人员6016人。经过培训和考核,向1910名农村劳务人员发放岗位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大力拓展农村劳务人员就业空间,积极支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和外输,共转移和外输农村劳动力6.77万人,增11.4%;劳务收入3.2亿元,增6.67%;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032元,占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的28.6%。
【“村改居”工作稳步推进】针对城区和乡镇出现的“城中村”和“镇中村”,按照有关政策和市上的安排部署,在2002年“村改居”试点的基础上,在城郊、石塘、塘汛、青义、新皂和磨家等6个乡镇的17个村进行“村改居”工作,将村民委员会改为居民委员会,共4501户、14906人的农业人口就地转为非农业人口,并换发了居民户口簿、身份证,编制了街、路、巷和门牌,办理了国有土地使用证、房屋产权证。
【农民生活继续改善】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可支配收入分别增183元和164元,是近11年来增加最多的一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种植业收入增8.2%,以养猪、禽、奶牛为主的畜牧业收入增9.9%,林、果、渔业收入增11.9%,经营第二、三产业收入增6%,工资性收入增0.5%,非生产性(租金、利息等)收入增0.5%。农民生活不断改善,农民人均消费支出增4.5%,其中食品消费占29.8%。农民生活消费趋势向城市化迈进的特点更加明显:一是主食消费减少,副食消费增加。粮食消费支出减1.6%,肉、菜、果、奶消费支出分别增5.7%、4.8%、4.5%和8.6%。二是居住消费支出增势不减,修建住房人均现金支出增5%。三是摩托车、洗衣机、电冰箱和彩色电视机等高档耐用消费品支出增势强劲,分别增6.7%、5.1%、4.6%和3.3%。空调、汽车也逐渐进入农家。四是服装和床上用品消费支出增加,人均购买服装和鞋类消费支出增7.2%。五是医保、交通和通讯消费明显增加。农民用于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消费支出分别增6.1%和6.6%。农民家庭人均年末储蓄余额和年存现金3104.4元,增9%。农民人均负担费用52元,占2002年人均纯收入的1.5%,连续8年下降。
主要领导名录
区委书记:陈兴春
人大常委会主任:朱定国(2003.2前)
陈兴春(2003.2后)
区长:易林(代,2003.2前)
易林(2003.2后)
政协主席:李多万(2003.2前)
秦廷汉(2003.2后)(贾万俭)
游仙区
自然条件全区幅员面积973平方公里,2003年辖24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262个行政村,耕地面积28686公顷,林地面积14251公顷,主要河流4条。主要旅游景点6个。年降水量1233毫米,年均气温18℃,日照近1200小时。
人口2003年底全区总人口50.5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89万人,农业人口35.66万人。男女性别比例为110∶100。辖区出生人口2266人,出生率4.73‰;死亡人口2464人,死亡率5.1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41‰。少数民族23个,共2290人。
经济概况2003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29.59亿元(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3%(按可比价计算),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11亿元,比上年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11.31亿元,比上年增长14.4%;第三产业增加值10.17 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固定资产投资10.13亿元,比上年增长25.7%;财政收入1.69亿元,比上年增长20.69%。各项存款余额27.11亿元,比年初增加2.6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0.74亿元,比年初增加4.58亿元。
农业2003年,全区农业总产值13.3亿元,比上年增长4.66%。粮食总产量20.32万吨,比上年下降0.94%;油料总产量3.1万吨,比上年增长1.24%;蔬菜总产量13.54万吨,比上年增长3.42%;生猪出栏53.46万头,比上年增长1.68%;小家禽出栏1078.81万只,比上年增长2.18%;蚕茧5053吨,比上年增长15.42%。
工业2003年,全区工业总产值31.5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完成工业增加值8.74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6.3亿元,比上年增长27.94%,完成工业增加值4.71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实现工业产品销售收入15.9亿元,比上年增长19.92%;产销率89.09%,比上年下降2.17个百分点,企业实现利润3109万元。
建设环保年内完成基本建设投资4.06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建筑房地产业完成总产值3.6亿元,比上年增长71.4%;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9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5.14%;房屋竣工面积8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7.3%。实现商品房销售收入2.44亿元。全年环境保护总投资6.5万元,比上年增长8%。
陆路交通截至2003年底,通车里程1370公里,其中干线公路57公里,县、乡公路520公里,每百平方公里通车里程153公里。有运输车辆1559辆,客运线路26条。交通运输完成增加值2415万元,全年公路旅客周转量24683万人公里,完成公路货运周转量5163万吨公里。
商业、旅游2003年,区内消费品零售总额12.38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商业从业人员1.21万人。旅游业年内接待国内旅客121万人次,年收入580万元。
科技教育年内申报省级技术创新项目11项,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7项,组织申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3项,共申请科技资助资金700万元。有普通高中2所,高级职业学校1所,中等专业学校2所,初级中学32所,小学123所,幼儿园88个。在校学生54372人,有小学毕业生5228人,初中毕业生6165人,教师3349名,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文体卫生年内,全区有文化馆、图书馆、文化中心25所,儿童乐园22处,老干部活动室25处,有医院(卫生院)38所,床位2163张,医生855人。
社会生活2003年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317人,区内下岗职工再就业率为82%。全年支出失业救济金7万多元。人民保险实现保费收入2305万元,比上年增长7.2%;人寿保险实现保费收入2245万元,比上年增长7.8%,保证了赔偿金兑现。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货币工资16363元(含中物院),人均住房面积20平方米,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09元,比上年增加182元,农业人均住房面积34平方米。
【工业经济增势强劲】坚持工业强区不动摇,大力实施“工业80亿工程”。全年东材集团产值实现4.71亿元,比上年增长达26%;丰泰包装、兴发门窗公司的产值分别超亿元,仙特米业、开元磁材等优势骨干企业都实现了高增长、高效益。经济试验区、三江工业园、石马科技园工业总产值分别达到 16.81亿元、1.08亿元、2.87亿元,分别增长30.4%、54%、40.1%。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6.31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工业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对外招商成效明显】2003年全区协议引资 16.5亿元,到位资金8.6亿元,共引进项目121个,其中投资千万以上的28个。东材科技工业园、阳光奶业、香港维德、大福电子、建海建材、朝阳专汽、中油天能、中物院调试场、芙蓉汉城等大批项目落户游仙,为游仙经济快速发展注入了活力与生机。
【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区内三个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太极工业园、久远工业园、核23公司、朝阳专汽公司等项目与生产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完工。东材科技工业园配套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1亿元;投资3854万元,完成公路新改建65.78公里。富乐山生态旅游公路一期1.92公里已竣工,二期建设已开始筹备;科学城至绵广高速路接线道已完成工程总量的80%,建成桥梁2座;沈家坝堡坎、排洪工程,财经校芙蓉溪河堤一期工程已基本完成。良好的基础设施,吸引了以芙蓉汉城为代表的近40家房地产商到游仙开发,房产开发总面积已达84万平方米。
【第三产业迅速崛起】芙蓉汉城、盛和枫景、碧水公寓、亚东山水等商住休闲区、餐饮休闲项目生意火暴,人气、商机密集。富临客运站、陆禾、堂宏小商品市场建设已近尾声,六里、沈家坝、开元等大型综合市场和富乐、亨利等住宿小区市场的交易功能进一步完善,商贸流通日趋活跃;科学城工科旅游,富乐山、碧水寺山水旅游,博物馆、三国遗迹文化旅游和老龙山一带的休闲旅游初具规模。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全区年出工18万人次,新开挖农渠11条26.23公里,毛渠13条19.4公里,硬化农渠59.82公里,开工建设乡村道11条,已硬化30公里。通过“公司+农户+基地”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促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全区共建立优质农产品基地31万亩,重点扶持了11个助农增收的龙头企业和21个五专组织、32户农副产品经营大户。完成10000亩的退耕还林年度任务。向区外输出劳动力5.6万人,比上年增加6000人,农民外出务工现金收入超过2亿元。
主要领导名录
区委书记:王绵生
人大常委会主任:刘永生(2003.1前)
王绵生(2003.2后)
区长:李发继
政协主席:王绵生(2003.1前)
雍远奉(2003.2后)(赵俊良)
江油市
自然条件全市总面积2738.5平方公里。2003年辖41个乡(镇)、481个行政村。耕地面积3.9万公顷。矿藏20余种。境内主要河流4条,涪江河最大。旅游景区30多个。
人口2003年底全市总人口87.6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3.84万人,非农业人口23.75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7.9∶100。人口出生率6.36‰,死亡率5.31‰,人口自然增长率1.05‰,计划生育率98.57%。
经济概况200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7.82亿元,比2002年可比增长10.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5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9.5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5.72亿元。财政总收入6.01亿元,财政支出4.25亿元。全社会各项存款余额72.4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6.10亿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2.10亿元。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6.84亿元。
农业农业总产值19.27亿元,比2002年可比增长3.8%。粮食播面70.25万亩,较2002年调减4.58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由62.6%下降至60.3%,粮食总产量27.5万吨。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面积增加1.47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由37.4%提高到39.7%。猪牛羊肉产量47592吨,牛奶产量2164吨,禽蛋产量19882吨,生猪出栏66.3万头,小家禽出栏1393.46万只,羊出栏5.61万只,生猪存栏45.12万头,羊存栏4.03万只,大牲畜存栏5.24万只。
工业全市辖区工业总产值完成102.49亿元,可比增长19.6%,其中市属工业总产值完成56.84亿元。辖区工业销售产值实现98.34亿元,产销率达96%。钢产量443598吨,钢材产量45309吨,水泥372万吨,发电量523305万千瓦时,棉纱产量6846吨,酱油产量10435吨。
建设・环保全年基本建设投资4.69亿元,更新改造投资6.21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2.54亿元。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6.04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3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95万平方米。全年建成投产项目63个。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和效益有:城市道路扩建长度1.3公里,面积4.7万平方米,新建中小学席位10427个,建筑面积25800平方米,新增火力发电5000万千瓦。2003年,全市环境保护工作继续以“两江”整治和城乡烟尘治理为重点,收到显着成效,全年工业废水排放量3178万吨,下降17.9%。工业固定废物产生量127万吨,上升33.7%。工业废气排放量384.18亿标立方米,比2002年上升13.0%。全年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3项,总投资67万元,有效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量,改变了区域环境质量。
交通・邮电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83公里,其中:等级公路781公里,等级公路中高速公路77公里,公路路面质量明显改善。全年全社会完成公路货运量467万吨,货运周转量13236万吨公里,完成公路客运量1811万人,客运周转量38835万人公里。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18302万元,其中:邮政业务收入1390万元。年末全市电话机用户12.2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迅速增长,达到10.9万户。
商业・旅游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23亿元,比2002年增长10.4%,其中:国有经济消费品零售额1.82亿元,非国有经济消费品零售额24.41亿元。旅游业努力克服“非典”的不利影响,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6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8亿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7.3%和8.6%。
科技・教育全年共下达实施江油市本级重点科技项目47项,经审查筛选上报365bet投注盘口_365bet官网中国官网_bt365最新网址重点科技计划项目21项,上报省级科技改造项目7项,申报四川省星火计划3项,四川省纳米专项2项,组织申报国家“863”计划12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2项。深入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共有20个市级单位,4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66名科技人员参加,共出动车辆51辆次,举办“星火科技”报告会,发放技术资料51种,8.63万份,咨询服务群众1.17万人次,出售科技图书1800册,开辟了“依靠科学,战胜非典”专栏。农民科技队伍继续壮大,年末有农民技术人员124人,其中年内新评41人,有助理农技师68人。年末全市有小学356所,在校学生 6.36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普通中学50所,在校学生4.55万人,专任教师2471人;幼儿园92所(其中私立幼儿园77所),在园儿童1.8万人;中等职业中学4所,在校学生 3767人。成人高等学校报名人数2581人,录取1690人。2003年高考硬上线数1331人(本科,不含职教),有5538人参加各类岗位技能培训。
文体・卫生全市有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13.6万余册。有乡镇文化站41个,广播站40个,广播覆盖率98%,电视覆盖率100%。电影院、剧场52个,观众达20余万人次。全年有卫生机构63个,床位2730张,卫生技术人员2377人,其中:医师899人,注册护士661人。“全民健身计划”继续实施,全市85%以上机关单位、街道、社区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健康向上的体育比赛活动。年内举办单项体育竞赛20次,参加人数达6千余人。举办了由四川、河南、湖北、江苏参加的全国男子篮球四强赛,观众达万余人。承办全国性单项竞赛2次,四川省单项竞赛1次,组织参加庐山杯“全国武术之乡”和省五届老运会太极拳剑比赛。
社会生活年末全市有各类职业介绍机构8家,求职登记4676人,通过职业介绍安置就业人员3370人,其中安置下岗人员1230人。全年各类保险承保额252.90亿元,比2002年增长34.0%,其中:财险保费收入2587万元,寿险保费收入14308万元。市场物价稳中略升。年末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20元,比2002年增长6.0%,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785元,比2002年增加151元,增长5.7%。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工业产值51.25亿元,同比增长20.4%;大力支持市属以上企业的改革与发展,长钢顺利接受攀钢托管,江油发电厂扩建工程顺利开工建设;全年新招入和培育规模以上企业18家,全市全年共新引进工业项目48个,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6.84亿元;进一步加强工业发展的领导力量,整治企业周边环境,建立工业发展基金,对成长性好、带动性强、科技含量高、具有市场潜力的企业重点扶持。
【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恒源药业、响当当饲料、金河口米业、翔凤兔业、爱肯娜有机蚕桑、永恒丝绸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3.85亿元,带动基地14.43万亩,联结农户9.6万户。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优质粮油、无公害蔬菜、中药材等七大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进一步扩大,九岭无公害蔬菜基地、方水优质水果基地被授予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种草养畜工程取得新进展,20万头无公害肉猪基地项目建设在6个乡镇全面启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年共完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投入9733万元。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2.53万人次,转移劳动力17.2万人,新增1.0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5.7亿元。
【城市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坚持经营城市理念,建立城市国有资产管理中心和经营公司,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了清理。对城市空间的广告经营权、出租车经营权等实行公开拍卖、转让和对外承包。全年完成城市建设总投资3.9亿元,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3000万元,改造旧城8.1万平方米,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全国卫生城市中期复查顺利通过验收。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全年共储备土地72.2公顷,处置土地资产231宗,核定政府收益1.28亿元。
【旅游产业取得新成绩】景区建设进程明显加快。窦�山风景区、李白故里保护区等共投入资金8200万元,完成奇峰宾馆、�山后山道路、太白楼等项目建设,维护、维修了太白祠、陇西院等景点。养马峡、老君山等景区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大,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接待能力明显增强。在九黄环线建成新华等两个旅游综合服务区并投入使用。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加大,成功举办李白故里旅游洽谈会、2003年四川江油――李白故里旅游推介会、世界华文诗词大赛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旅游品牌形象。全年接待中外游客16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3.8亿元。
【社会公共卫生应急、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高】在“非典”防治工作中,市财政拨出专项资金300万元,登记检疫和隔离返乡人员11.3万人次,取得抗击非典的阶段性胜利。深入开展“四五”普法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防并举,刑事案件立案比2002年下降23.5%,破案率提高13. 1%,社会治安明显好转,维护了社会稳定。公安司法部门通过集中教育整顿,队伍素质明显提高,涌现舍己救人的英雄人物谢富强,成功处置“8.30”人质绑架案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年查处违反行政纪律案件9件,处理违纪人员9人,受理行政复议10件。加大审计监察力度,审计查处违规资金421万元,审减投资935万元。
【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认真落实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各项措施,努力创造就业机会。全年增加就业和再就业岗位近8000个;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养老、失业、医疗保险覆盖面分别达到86%、91%、92%,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做到了应保尽保,全年发放低保金710万元;实现住房公积金累计归集1.69亿元,发放职工住房贷款2200万元;继续加快廉租房建设,为城市低保无房户提供廉租房78套;关心困难群众生产和生活,发放救灾救济资金1500余万元,帮助受灾群众恢复和发展生产;关心残疾人的健康和生活,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扶贫资金300万元,1000余名残疾人得到康复治疗;建立了社会救助站。
主要领导名录
市委书记:左代富
人大常委会主任主任:杨义根
市长:段扬
政协主席:周家辛(2003.2前)
范来山(2003.2后)(陈均谢小东)
三台县
【概况】三台县为四川农业大县,属川中丘陵区,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偏北,365bet投注盘口_365bet官网中国官网_bt365最新网址东南。北距365bet投注盘口_365bet官网中国官网_bt365最新网址60公里,西离德阳市82公里,成都市153公里,南距重庆市340公里,幅员面积266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8.66万亩,县辖63个镇乡940个村,总人口148万。
2003年,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被365bet投注盘口_365bet官网中国官网_bt365最新网址委、市政府确定为365bet投注盘口_365bet官网中国官网_bt365最新网址丘陵地区经济发展试点县。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8.31亿元,增长9.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21亿元,增长6.8%;第二产业增加值18.87亿元,增长9.8%;第三产业增加值20.23亿元,增长11.4%。
【工农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深入实施“工业富县”战略,全面启动“工业70亿工程”,把工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重中之重来抓。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26亿元,增长16.5%;盈利企业盈利额2354万元,增长91.1%;亏损企业亏损额1620万元,下降43.1%。
粮食稳中略降,油料等大宗经济作物、畜牧及水产品产量全面增长,农业经济总量增加,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0.68亿元,增长4.8%;农业化龙头企业和“五专”组织联结农户14.6万户,为农民年创商品现金收入2.43亿元,增长16.3%;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41.17亿元,增长7.2%。
【财税金融工作稳步进行】坚持依法治税,严格征收管理,在税源短缺,政策性因素导致减收1600万元,实现财政总收入22752万元,同比增长3.6%,剔除农业税减免退库同比增长2.53%。按照建立“公共财政”要求,重点推进预算管理改革,在全县实行综合财政“零基预算”。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设立政府采购中心,全年政府采购达1112万元,节约资金121万元。全年共纳入财政管理的县级预算外资金及其他资金收入1.14亿元,征集统筹资金361万元。筹措资金3007万元直接用于支付企业改革成本,为企业核减核免财政周转金3777万元,核减镇乡周转金393万元,保证“非典”防治和支持“两保”、“低保”、“再就业”工作的资金支出。
金融行业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农行、工行、农发行、信用社等金融单位全年共核减企业不良贷款4834万元,新增电力、燃气等支柱产业和支农贷款1.42亿元,盘活存量,推动企业改革和工农业经济的发展。年末存款余额35.58亿元,贷款余额21.84亿元,同比增长21.4%和5%。
【重点推进基础工程实施】推行经营城市战略,完善城市功能,年底县城面积达到14平方公里,年内新增城镇人口1万人。全年完成集镇建房16.2万平方米,新增集镇人口5000人,就地转移劳动力9.8万人,回乡创业1.9万人。年内实现劳务输出27.6万人,劳务创收11亿元。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78亿元,增长15.2%,涪江大桥改建、�江九龙桥工程竣工通车,建成乡村油路13公里,改建32个村泥结碎石路140公里。全面完成二期农网改造,城网改造开始启动。吴家渡电站、张家沟水库前期准备工作就绪。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按期推进。商品房开工31万平方米,竣工18.3万平方米。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团结水库、红旗埝水库除险加固和人民渠六期尾干渠工程扩建、农村人畜饮水解困、团结水库石新龙斗渠配套、旱山村集雨节灌、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工程相继完工,川中项目顺利实施。
【国企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强力推进公有制企业“两个退出”和企业内部“两个了断”,年初制定的10户国有企业改革任务,除电力公司因国家政策性调整暂停改制外,其余9户企业全面完成“两个百分之百”改制,在职职工3519人与原企业彻底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筹措职工安置费和经济补偿金5243万元。1141名退休职工已全部剥离社保,人员移交社区管理,筹措支付剥离费1825万元。全年共支付企业职工各类保险基金7195.21万元。全年国有企业的改革,政府支付6000余万元改革成本,转变5000多名职工身份,盘活3.5亿元存量资产。所有制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全年新发展内资企业163户、私营企业159户、个体工商户2054户。
【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着】全年招商引资呈现数量多、结构好、项目优、投资大的显着特点。全年引进项目218个,总投资21.14亿元,协议引资20.08亿元,到位资金3.84亿元,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项目22个(其中工业项目8个)。总投资、协议引资、到位资金分别是去年的3.2倍、3倍和1.6倍。
【科教文卫事业进一步发展】认真实施28个工农业技术承包项目和19个重点科研计划项目,抓好20个工农业科技项目包装、报批,中小企业100万元创新基金申报成功。古杉集团“生物柴油”新产品试制计划项目被国家科技部批准,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强化校长及教师队伍管理,推行校长“公选”和学科带头人评选制度,启动教师“成长工程”。“普九”成果进一步巩固,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创佳绩,高考本科硬上线2187人,增长54.6%,升学率名列全市第一。
群众文化生活、文化市场管理、文物保护和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加强,图书馆建设竣工投入使用,全民健身等群众体育活动全面开展,首批通过省级文明县城验收,全面启动实施争创国家级文明县城、卫生县城。医疗卫生单位内部改革取得新进展,农村卫生工作扎实,骨干医疗卫生机构配套建设完善。全县广播电视光纤大联网,“村通工程”取得新成绩。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455元,增长7.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48元,增长6.5%,年末城乡居民储蓄余额31.14亿元,增长20%。
【开发区建设卓有成效】四川省三台民营经济发展区(芦溪工业开发区)全年共引进各类项目14个,其中正式动工企业5个,实现协议引资5.35亿元,累计到位资金4525万元,区内共有建设用地项目达12个。年内已完成启动区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控制测量及道路中心线的放线;首期启动区2.2平方公里范围内8条道路勘测设计;段家壕水系归并渠道设计;启动区内农户安置规划方案及规划区内居民小区的规划;对四川得恩德公司、星达・格林园的选址、设计及放线,6000平方米标准厂房和待入区企业的地址进行论证规划。
四川省三台工业经济开发区,年内新建、在建项目15个,实现投资6500万元;县委新办公楼、体育中心、移动公司项目顺利竣工,耀森花园二期工程如期开工,投入600万元的琴泉路东段和樟树路二期工程按期完工;基本完成会仙路拆迁户农户基础1100平方米和投入270万元对赵家院子的拆迁及农户的住房基础建设,全年为各类投资者共提供建设用地15宗,348.7亩,共协议引资项目6个,协议引资1.99亿元,到位资金6360万元,新开工项目4个,完成投资5860万元。
主要领导名录
县委书记:邱明君
人大常委会主任:田荣明(代)(2003.1前)
邱明君(2003.1后)
县长:魏德谦
政协主席:唐顺勤(2003.1前)
苏才华(2003.1后)(王学廷)
安县
自然条件全县幅员面积1404平方公里。2003年辖20个乡镇274个行政村。土地面积14.04万公顷,耕地面积3.29万公顷,矿藏29种。主要河流4条,安昌河最大,全长76.24公里。旅游景点10个。植被面积860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44.3%。
人口2003年底全县总人口50.45万人。男女性别比为51.7∶48.3。人口出生率6.02‰,死亡率5.26‰,自然增长率0.76‰。少数民族13个4300余人。
经济概况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8.9亿元,同比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完成10.3亿元,同比增长4.8%;第二产业完成10.2亿元,同比增长16.5%;第三产业完成8.4亿元,同比增长10.4%。三次产业的比例由上年的38.0:33.5:28.5调整为35.6:35.2:29.2。财政收入13930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3.84%;财政支出22468万元,比上年增长7%。各项贷款余额130108万元,比上年末增长7.2%。固定资产投资59188万元,比上年增长22.7%。
农业全县农业总产值实现15.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9%。粮食总产量25.1万吨,油菜籽产量2.6万吨,生猪出栏53万头,肉类总产量5.4万吨,水产品产量1.2万吨,生产、加工魔芋1.5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2684元,同比增长7%;农民人均负担55.61元,与上年持平。
工业全县工业总产值33.2亿元,同比增长17.4%。主要产品产量大部分呈增长趋势,其中水泥95万吨,同比增长5.5%;机制纸3.3万吨,同比增长3.1%;黄磷1.2万吨,同比增长1.2%;磷肥7.5万吨,同比增长59%;硫酸3.5万吨,同比增长5.5%;磷矿石12万吨,同比增长71%;配合饲料8000吨,同比增长160%;白酒9000吨,同比增长5.8%;红矾钠30880吨,同比增长23.5%;发电量17180万千瓦时,同比下降4%。
建设・环保全县基本建设完成24703万元,比上年增长11%;更新改造11200万元,比上拉增长210.2%;房地产开发投资2336万元;完成建筑业产值11402万元,竣工产值7983万元,房屋施工面积97008平方米。全年征收排污费93万元,主要骨干企业投入污染治理资金1400多万元,比上年增长30%,县财政采取以奖代补形式安排补助企业治污资金28.5万元。
交通・邮电全县完成公路货运量384.2万吨,货运周转量14225万吨公里,公路客运量293万人,旅客周转量10659万人公里,交通建设总投入6600余万元。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711万元,比上年增长12%;固定电话业务总量完成2350万元,比上年增长10.3%;年末电话机数36477部,比上年末增长17.9%;年末移动电话4.7万部,比上年末增长34.3%;移动电话业务收入4100万元,比上年增长57.7%。
商贸・旅游全县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16752万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国有经济完成9030万元,增长1.8%;集体经济完成9127万元,增长1.5%;个体私营经济及其他完成98595万元,增长11.7%。全年全县各旅游景点接待旅游人数81.31万人次,旅游业实现总收入10245万元,增长6.7%,其中旅游收入实现9840万元,增长6.1%。
科技・教育2003年全县引进各类科技成果73项,依靠科技成果转化新增产值1.35亿元,新增税收920万元。年末全县有普通中学26所,在校学生25013人,教职工1653人;中等职业学校2所,在校学生673人,教职工107人;小学221所,在校学生35228人,教职工1891人;幼儿园70所,在园幼儿数11708人;成人中学4所,在校学生1425人,教职工16人。
文体・卫生文化馆、文管所、图书馆、新华书店、电影院、文化中心(站)19处、文化中心广场1处、体育场2个、儿童乐园2处、老年活动中心1处,有医疗、防疫、保健机构34个,病床床位1197张,卫生技术员1041人。
社会生活2003年全县新增就业岗位1300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年末从业人员数15410人,比上年同期减少4.4%;平均人数15488人,减少4.6%。从业人员人员劳动报酬总额15823万元,比上年增长2.6%。全部从业人员平均工资10243元,比上年增长7.6%。全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16元,比上年增长5.9%,生活消费支出2052元,比上年增长3.1%。
【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新进展】完成县丝绸公司、浮山集团公司、宏达机器厂、长空建材集团和宏源燃气公司的改制工作。对职工解除劳动关系,进行身份置换,实现新旧体制转换平稳过渡。粮食系统彻底改革用工制度,扭转连续5年亏损的局面,首次实现盈利。好医生药业通过国家GMP标准认证,银河集团技术开发中心通过省级验收,建翔人造板厂板材、金鑫纸厂工业用纸、阳安纸业水印防伪等技改项目投入生产。民营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实现增加值12.9亿元,占全县国民经济的比重达到44%。
【招商引资成效显着】银河集团与意大利威尼达公司合作生产维生素K3项目正式签约,引进银河塑料公司、卡斯达公司、深圳雷天绿色电动源公司、森泰精细化工厂等32个工业项目,引进蜀龙公司投资开发寻龙山风景区等4个旅游项目和20个农业开发项目。全年共引进项目60个,投资总额8.67亿元,到位资金5.33亿元。
【新县城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建设局、地税局、财政局、计生局、工商局、药监局、教体局、国土局等8个办公大楼竣工。完成了60米干道绿化、亮化工程,新县城污水处理厂破土动工。新县城新建商住楼1959套259014平方米(包括正在建设的),售出743套(含期房)。南北干道沥青砼路面竣工通车,第三期市政工程全面启动。
【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千佛山宾馆会议中心、桑枣场镇至温泉度假区亮化工程及千佛路(罗浮山至千佛山)一期工程全面完成,天池二期工程基本完工。水景广场建设速度加快,区内拆迁工作和羌王城前期工程基本完成。开通了绵阳至罗浮山温泉度假区旅游客运专线。各景区通讯、电力、能源、交通、排污等设施进一步完善。
主要领导名录
县委书记:杨文杰
人大常委会主任:杨文杰
县长:易杰
政协主席:邓诗谅(女)
(桂玉德)
盐亭县
自然条件全县总面积1648平方公里,2003年辖36个乡镇、471个行政村、19个社区居委会。土地面积16.48万公顷,耕地9万公顷。矿藏6种。主要河流5条,梓江最大,流经县境107公里。旅游景点4个。植被面积9.1万公顷,森林面积7.7万公顷。
人口2003年底全县总人口59.4万人,17.5万户,男女性别比:113∶100。人口出生率6.23‰,死亡率6.59‰,自然增长率-0.36‰.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61人.少数民族18个,共5000人。
经济概况2003年财政收入6970万元,增长19.2%.各项贷款余额7.62亿元。全县国内生产总值23.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5亿元,同比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4亿元,同比增长:15.6%。第三产业增加值8.2亿元,同比增长:8.8%。
农业总产值17.6亿元,比上年增长4.8%.种植业:粮食总产量23.6万吨,农作物总面积7.67万公顷,粮食作物面积5.2万公顷,平均亩产302公斤;经济作物面积1.4万公顷,油料总产2.3万吨,蔬菜瓜类总产16万吨;果园面积2755公顷,总产2840吨。养殖业:年末牛出栏4.1万头,猪出栏67.3万头,羊出栏36万只,肉类总产量8万吨,蛋类产量2.3万吨,奶产量180吨;蚕茧总产1420吨。水产业:池塘养殖面积1050公顷,年产5010吨。
工业总产值4.5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其中规模以上企业8个,完成产值1.4亿元,同比增长80.7%;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完成产值3.1亿元,同比增长7.4%。实现增加值4208万元,增长70.8%;实现销售收入15578万元,增长75.3%。
建设・环保年内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08亿元,比上年增长0.96%。重点建设项目:旧城改造、新区开发和交通建设。建筑业完成总产值4.6亿元,实现利税300万元,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全年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实现增加值1662万元,比上年增加6.7%,占三产业增加值的2%。
交通・邮电邮政:年邮政业务总量3443万元,业务总收入3047万元。电信: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28000户,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不包括分机)39500户,城镇20500户;移动通讯载频容量19040个,无线寻呼台站6个。陆路交通:通车里程836公里,其中等级公路414公里,等外级公路422公里;年货运周转量3143万吨公里,客运周转量14631万人公里;民用汽车拥有量2677辆,私人汽车1357辆;客运线路81条。
商业・旅游消费品零售总额7.5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市场面积4万平方米,居民消费总水平上升8.2%;商业从业人员4万人,完成销售收入 2.6亿元。旅游业年内接待国际客人100人次,国内客人38万人次,年收入270万元。
科技・教育科技人员1.4万人,年内获11项科技成果。普通高中5处,职业中学1处,初中21处,小学51处,幼儿园39处;在校学生共计81042人,其中义务教育学段在校学生62974人;教职工4310名;适龄儿童入学率99.9%。
文体・卫生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川剧团、剧院、文化中心共40处。儿童乐园2处。老干部活动室1处。医院(卫生院)69处,床位1133张。卫生技术人员1008人,其中医生463人。
社会生活2003年底下岗职工再就业率72%。全年支出救济金194万元,实现社会商业保费收入2264万元,赔款支出705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80元,人均住房面积13平方米。农民人均收入2123元,人均住房面积24平方米。百户拥有电话19部,电视机92台。
【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着】2003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亿元,同比增长11%。鸿宇广场、弥江闸坝建成投入使用,东门廊桥即将竣工,县城街道得到整治,裕华十二期等5个旧城改造项目开始启动。垃圾处理厂、新区河堤二期工程即将开工。莲花湖渠系配套工程全面复工,店韩、店临、店富等分干渠建设完成投资955万元。店子边提灌工程开始启动,莲花湖枢纽工程及主干渠竣工验收准备工作基本完成,右坝肩防渗灌浆工程全面结束。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顺利通过国家验收,人畜饮水、节水灌溉等其他农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交通建设步伐加快,建成县道16公里、乡道30公里、村道34公里。盐南路、临江大桥和定光大桥建成通车,盐蓬路开工建设。农村电网改造超额完成计划,城市电网改造正式启动,广播电视光纤联网全面结束。
【“双十亿”工程进展顺利】“双十亿”工程是指,全县招商引资和工业总产值两指标,在2007年双双达到10亿元。2003年经济止滑回升,规模以上企业增速较快,全面完成“双十亿”工程当年指标和市工业“千亿工程”年度目标。国栋集团投资进展顺利,绿神丝绸实现资产紧密联结,活性白土生产规模不断壮大。企业技改加快,完成技改项目5个,实现总投资3000余万元。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签约项目34个,协议引资5.8亿元,到位资金2.4亿元。
【全面实施“三大战略”】以经营土地为核心,大力实施经营城镇战略。完成县城总规修编和全县城镇体系规划工作。进一步清理土地市场,建立国有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全面推行供地有偿使用,公开招标、挂牌、拍卖国有土地27宗,实现政府净收益700余万元。城镇延伸资本经营取得突破,公开出让90辆出租车经营权,实现政府收益180万元。富驿、金孔、黄甸等小城镇建设进展顺利,城镇功能进一步增强,全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充分利用盐亭作为省级个体私营经济试验区的政策,出台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战略。全县新登记个体工商户2063户,私营企业72户,民营经济实现总产值6.1亿元。
狠抓人才资源开发,落实“人才兴县”战略,以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为主的“三支队伍”建设得到加强,科技人员承包、领办科技实体方兴未艾。
【全面推进各项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机构及人事制度改革,初步收到成效。企业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年共解除职工劳动关系3119人,化解企业负债2.18亿元,盘活存量资产7552万元。丝绸集团公司破产工作平稳推进,分流安置职工1435人。华时药业公司实现资产重组。麻纺厂、神鸟电器等5户二轻企业完成了改革任务。粮食企业破产基本完成,组建了嫘祖米(面)业公司。财政综合改革全面推行。调整县对乡镇的财政管理体制,推行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非税收入集中统一管理、县级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直发和政府采购。制定并落实化解乡镇债务的政策措施,乡镇债务得到控制。
【嫘祖文化宣传不断扩大】加强嫘祖文化宣传,嫘祖品牌效应不断提升。配合市上举办“黄茶嫘锦、敬祭轩辕”活动,首届“嫘祖杯”桥牌邀请赛成功举办,与陕西黄陵县缔结为友好合作县。“嫘祖故里、绿色盐亭”系列风光明信片成功发行。
【“防非”工作取得重大胜利】科学有序地指导“防非”工作,全县无一例“非典”病例发生,防治“非典”斗争取得了阶段性重大胜利。
【开发区建设成效显着】2003年底,盐亭县个体私营经济试验区国内生产总值2.3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1.32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88%。核心区已协议引资3.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7亿元,以绿色食品加工、茧丝绸、化工、药材、建材为主的支柱产业逐步形成,规模以上企业已达7家。四川国栋集团投资1亿元组建的国内最大的薯类产品加工企业即将投产,四川丝绸进出口公司投资4000万元组建盐亭绿神丝绸有限责任公司,绵阳贝多生化有限公司年产100吨皂素生产线即将建成。
主要领导名录
县委书记:高颖
人大常委会主任:赵世宁(代)(2003.6前)
高颖(2003.2后)
县长:胡精(代)(2003.1)
胡精(2003.2后)
政协主席:范国雄(2003.1前)
谭吉普(2003.2后)(王晶)
梓潼县
自然条件全县总面积1442.32平方公里。2003年辖32个乡(镇),329个行政村,15个社区工作委员会,2238个村民小组。土地面积14.42万公顷,耕地面积2.87万公顷。矿藏4种。主要河流8条,潼江河最大,全长296公里。旅游景点26个。植被面积98193公顷,森林面积42186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38.4%。
人口2003年底全县总人口382369人,总户数123608户。男女性别比为51.67∶48.33。全年出生人口2193人,人口出生率5.77‰,人口死亡率5.49‰,自然增长率0.28‰。综合节育率91.5%。政策生育率97.45%。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65人。少数民族12个,共584人。
经济概况国内生产总值17.93亿元(当年价,下同),增9.5%(可比价,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28亿元(当年价),增4.9%(可比价);第二产业增加值4.98亿元(当年价),增15%(可比价);第三产业增加值5.68亿元(当年价),增11%(可比价)。财政收入6329万元,增5.5%,财政支出1.69亿元,增16.96%;各项贷款余额6.15亿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0.68亿元,保险业务收入实现2011万元;城镇职工工资收入9206元。
农业粮食总产量15.5万吨,减1.27%;棉花产量8吨,降85.96%;油料产量31194吨,减4.20%。生猪出栏38.03万头,增0.16%;肉牛2万头,增长5.5%;肉羊18.08万只,增长9.5%;小家禽600.927万只(头),增长8.95%;禽蛋1.49万吨,增长7.81%;水产品470万公斤,增长10.8%。产茧1.5万担,增长25%。农、林、牧、渔产值比为48.8:1.7:46.6:2.9。实现粮经比例56:44。改造中低产田7100亩,川中项目投入304.1万元。
【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全年实现总产值9.03亿元,增30.2%。完成税利2043万元。企业总数301个,职工1.183万人。骨干企业16个,年上交利税1378万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89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54.2%,增长25.4%。圣迪乐多肽饮料、鸡精、绿色蛋品、高档白酒等精深加工项目、立洁牛磺酸项目、华信合金一期工程竣工投产;华西公司GMP改造、绿神捻线丝、凯特包装、盾叶薯蓣加工等项目进展顺利,全年共完成工业技改和建设投入8231万元,增长90%。华西、长林、绿神、林江、立洁等5户骨干企业年纳税均超过100万元,其中长林、华西纳税总额均突破300万元。长林公司实现直接出口创汇46万美元。完成经济技术园区规划,建设投入达1.6亿元,引进凯特包装、合力植化等一批投资逾千万元的企业。
【农村经济平稳发展】实现农业总产值10.95亿元,增长6.6%;乡镇企业总产值9.8亿元,增长13.1%。其中,畜牧业产值5.0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47%。圣迪乐、长林、绿神、东盛、合力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86亿元,创税利2137万元,为农民创商品收入2.6亿元。农业招商引资4384万元,增长31%,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7.25万人。扶贫开发投入1440万元。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被市委、市政府确立为“365bet投注盘口_365bet官网中国官网_bt365最新网址农业产业化示范县”。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276元,增加135元。
【第三产业持续增长】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加大,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七曲山风景区被评为市级文明风景旅游区。全年共接待游客23万人次,创旅游直接收入746万元,增长28.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0.32亿元,增长13%。出台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系列政策措施,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全县新登记个体工商户1572户,私营企业69户;民营经济占国民经济总量达55.5%。
【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建立政府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的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清理整顿土地市场,全面推行供地有偿使用,实现政府土地收益597万元。年内妥善解决了东狮酒业、蓝天玻璃、华康油脂等企业改制遗留问题,实现重组。完成丝绸公司、蚕种场、电影公司、川剧团等单位体制改革。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综合预算等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全年新引进项目128个,到位资金3.17亿元,增长50.3%。首家中外合资企业奥诺欧食品有限公司落户梓潼。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年内固定资产投资达3亿元,增长25.7%。省道302线梓潼段改建工程已开工建设。完成通乡油路建设44公里、通村公路150公里,完成仁和至大新标美路整治20.5公里。新建农村客运站2个。汇鑫商业步行街、人民广场内部设施及周边道路建设竣工,潼江花园一期工程建设初战告捷。制作安装县城区街、路、巷牌。县城垃圾处理场开工建设,经技园区石马街一期工程、农民新村C区、许州广场建设竣工。完成东方红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农业综合开发1万亩、水土保持10平方公里、退耕还林2万亩。解决了大新、二洞等6个场镇人口饮水问题,完成8个村的新村扶贫工程。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实现城乡同网同价。电信、移动、联通公司完成通讯投入5758万元。建成19个乡镇微波联网站,新增广电用户5003户。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苎麻脱胶新工艺等3个项目获国家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支持。全县完成2001-2002年《梓潼年鉴》合卷本的编印出版任务。撤并村小21所,初中5所,排除中小学危房1.66万平方米,新创市级示范学校5所。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普通高考上本科线354人,本科上线率达57.7%,专科上线率达100%。
主要领导名录
县委书记:付学坤
人大常委会主任:付学坤
县长:蒋开恩
政协主席:李和平
(谢锡旭)
平武县
【概况】全县总面积5974平方公里,2002年辖25个乡镇,249个行政村。土地面积59.6万公顷,耕地面积2.26万公顷,森林面积31.2万公顷,矿藏30余种。主要河流14条,涪江最大,境内全长157公里。主要旅游景点4处。2003年底,全县总人口18.6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33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10∶100。人口出生率为7.31‰,死亡率6.68‰,人口自然增长率0.63‰。人口密度31人/平方公里。少数民族11个,共4.30万人,占总人口的23.08%。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37亿元,同比增长13.2%,增幅列全市第一。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2亿元,同比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2.32亿元,同比增长24.6%;第三产业增加值2.03亿元,同比增长13.2%。
【工业稳定增长,经济运行质量提高】 全县工业经济运行良好,工业总产值达到4.5亿元,同比增长20.6%;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上交税金1381万元,同比增长8.1%;实现利润1223万元,同比增长24.0%。工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五户重点企业总产值达到1.36亿元,同比增长36.9%,实现销售收入1.09亿元,上交税金958万元。水电、矿产业发展势头强劲,食品工业后劲不断增强。民营经济不断壮大。
【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5亿元,粮食总产量5.95万吨。茶、畜、果、药、蚕五大农业产业建设成效显着。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128元,达到1860元。新增优质茶园1000亩、低产茶园改造1.2万亩,茶叶产量2200吨;出栏生猪15.5万头、肉牛1.24万头、肉羊4.02万只、小家禽55.21万只;水果总产量1460吨、核桃总产量1000吨;人工种植天麻23万窝,四木药材及草本药材年产量1250吨;发蚕种2万张,产蚕9800担;栽种蘑芋1.2万亩,产量760吨。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800万元,同比增长32%,实现利税总额483万元。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改土8600亩,硬化渠堰53.7公里。全年劳务输出1.21万人,劳务净收入3736万元。
【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消费市场渐趋活跃】 坚持“旅游兴县”战略,围绕“一线三点”,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7万人次,同比增长15%,实现旅游业社会收入8100万元,同比增长11%。努力开拓城乡市场,全县商品零售总额2.44亿元,同比增长12.6%。社区服务、中介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稳步发展。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重点建设进展顺利】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亿元,同比增长62.7%。加大了水利、交通、通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火溪河水电梯级开发建设进展迅速,黄羊三级电站竣工发电,任家坝电站、宝灵寺电站如期开工建设。平(武)松(潘)路水泥路面改造全面完工,平(武)徐(塘)路全线贯通;全面实施豆(叩)锁(江)路、平(武)旧(堡)路、木(瓜墩)虎(牙)路等通乡公路的改造升级,交通网络初步形成。水田、徐塘、白马等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开通了程控、移动电话,全县通信覆盖率大大提高。“人民东路片区”、“西路大院片区”等旧城改造工程全面启动,接官亭、汇口坝河堤工程建设正抓紧实施,小春坝“两横一纵”道路建设、飞龙干道人行道铺设花岗石建设项目基本完成。农网改造二期工程通过验收,全国中级电气化县建设项目和农业综合开发县建设项目顺利实施,九环线绿色通道建设、ICDP、水保等重点项目均取得可喜成绩。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基本国策】 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长江中上游生态防护林三大林业建设工程成效显着。完成退耕还林3万亩,配套荒山造林3万亩,封山育林3.11万亩,飞播造林5万亩;加强护林防火工作,取得了连续15年无森林火灾的好成绩。在计划生育工作方面,人口素质明显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05‰,计划生育率达94%。加强国土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全年新造耕地364.8亩。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金融运行平衡】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4283万元,同比增长30.2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454万元,同比增长24.57%。财政总支出14078万元,同比增长29.42%。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7.15亿元,同比增长21%;各项贷款余额6.72亿元,同比增长33.6%。
【民族和扶贫工作成绩显着】 认真落实民族及宗教政策,努力改善民族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争取民族发展项目14个,资金100万元。改锁江、徐塘、平南3个乡为羌族乡。新村扶贫、卫生扶贫工程通过省、市验收,财政扶贫的家庭牧场建设成绩显着。
【社会保障水平提高,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参保面进一步拓宽,社会保障资金统筹力度加大。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率达到100%。发放低保资金126.5万元,享受低保人数达2228人,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全面实施再就业工程,新增就业岗位102个,再就业率达到72.1%。
【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着】 全年签订招商引资协议项目29个,协议引进资金32.8亿元,到位资金6.6亿元,分别完成市政府下达任务的656%和264%。其中:新签水电建设项目10个,协议引资29.8亿元,到位资金1.73亿元;矿产开发项目6个,协议引资1.25亿元,到位资金9380万元;旅游项目7个,实施6个,协议引资6650万元,到位资金4586万元;农业开发项目6个,实施5个,协议引资1.12亿元,到位资金386万元。
【科教、文化、体育等事业健康发展】 全面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建立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激励机制,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加大教育结构调整力度,继续实行校长公推公选和教职工全面聘用制,优化教师结构,教育教学质量显着提高。“两基”巩固工作成效显着,基本排除中、小学危房。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规范文化娱乐市场,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全县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4%和95%。老龄事业健康发展,继续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城市管理进一步加强,市级综合治理模范县通过验收,省级文明、卫生县城成果得以巩固。深入开展“双拥模范先进县”巩固工作,认真落实了优扶、安置政策,救灾救济、社区建设工作成效显着。
主要领导名录
县委书记:董晓彬
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显辉(2003.2后)
县长:侍玉蓉(2003.2后)
政协主席:戴述生(2003.2前)
郑晓(2003.2后)(何代华)
北川羌族自治县
自然条件全县幅员面积2869平方公里。2003年全县有耕地面积11535公顷。水能资源蕴藏量49万千瓦,可开发量35万千瓦。石灰石、硅石、重晶石、板岩、白云岩、煤和黄金、赤铁矿等10多种矿藏颇具开发价值。林业用地面积24.19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6.2%,活立木蓄积量1129.4万立方米。野生植物1000余种,其中药用植物500多种。有大熊猫、川金丝猴、羚牛等国家一级珍稀保护动物10种,马熊、黑熊、黄喉貂等二级珍稀保护动物36种。主要旅游景区8个。
建置・人口1987年批准按少数民族县待遇,2003年 7月6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北川羌族自治县。辖3镇17乡278个村、 17个居民委员会。 2003年,全县总人口16.12万人、4.5万户,其中非农业人口1.88万人,占总人口的11.7%;人口自然增长率1.71‰,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6人。少数民族12个,共9.5万人,其中羌族9.14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6.7%。
经济概况财政收入4565万元。年末各项存款余额达到45441万元,贷款余额达到85151万元。国内生产总值6.57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71亿元、1.91亿元、1.9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89亿元。协议引资34.21亿元,到位资金2.96亿元。
农业总产值4.19亿元。粮食作物总面积21075公顷,粮食总产量4.66万吨。蔬菜瓜41557吨,果类总产1023吨。出栏生猪17.67万头、羊21.96万只,肉类总产量20114吨,蛋类总产量2368吨。水产养殖面积16公顷,年产量120吨。
工业总产值4.79亿元,增长10%;11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78亿元,增长14.6%,入库税金1776万元。全县企业总数2616个,职工12500余人。年上交税金前三名的企业:四川夏禹电力有限责任公司994万元、北川县建诚木业有限公司223万元、北川县华星硅业有限公司105万元。
建设・环保年内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824万元,实现税金460余万元,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3820平方米。继续巩固“一控双达标”成果,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创建四川省卫生城市合格达标,获365bet投注盘口_365bet官网中国官网_bt365最新网址“三优一学”竞赛第一名。实施城区和县城四面山绿化工程,县城城区绿化率达到37%。
交通・邮电全县公里通车里程达到1047公里,其中一、二、三级公路139公里。年货运量87.15万吨,货运周转量3403.74万吨公里,客运量243.27万人次,客运周转量7256.42万人公里。营运客货汽车507辆客运线路8条。全县程控电话装机容量1.25万门,20个乡镇104个村开通了程控电话,安装固定电话和小灵通11579部,移动用户达到12600户,城乡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15部。
商业・旅游2003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18亿元,比上年增长8%。集贸市场17个、 7万多平方米。商业经营网点2168个,从业人员2428人,商品销售总额21528万元。旅游景区接待游客32万人次,其中国际游人5千人次,年收入2150万元。
教育・科技全县有普通中小学139所,职业高中、教师进修校各1所,在校学生24561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99.6%,“两基”成果巩固率不断提高,2003年高考录取人数164人。科技人员3291人,其中高级职称58人,中级职称817人。年内获得科技成果奖17项,其中县林业局主研的《北川退耕还林工程优化治理模式研究示范》和县农业局参与研究的《茶园生态无公害技术研究》成果获得四川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
文体・卫生有文化旅游局、文化宫、图书馆、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文化机构,儿童乐园1处,老干部活动室10处。建成有线电视网络60余个,有线电视用户达到1.6万户,安装卫星地面接收天线7000余个,电视信号覆盖率达到100%,广播覆盖率85%。全县有各类医院31所,医生264人,平均每万人拥有医生16.4人、拥有床位24.3张。加大了体育设施建设力度,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
社会生活2003年全县财产保险收入296万元,赔付金额257万元;人寿保险收入443.8万元,给付额41.74万元;征收医疗、养老、工伤、失业等保险额累计达到1050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8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96元。投入城镇居民低保资金119万元,人均月补51元,达到低保标准线130元。人均居住面积30平方米 ,百户拥有电视机100台。
【北川羌族自治县成立】四川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聚居地,北川是全国最大的羌族聚居区。1987年11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自1988年1月起北川按少数民族县待遇”。2003年7月6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北川羌族自治县;10月25日(农历十月初一,羌历年)举行了隆重的成立庆典。目前全国约有30万羌族,主要居住在四川西北部的北川、茂县、汶川、理县、松潘等地。北川羌族人口达到9.14万,约占全国羌族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招商引资好戏连台】全年共引进项目16个,协议引资34.21亿元,到位资金2.96亿元,分别完成市上下达任务的684%和118%。海南一投绵阳大峰公司、大渡河造林局、亚太集团PIC中国公司、重庆巴人集团、成都海昌农业高科公司、绵阳东信科技有限公司等18户企业先后落户。四川富临运业集团有限公司与北川县交通运输有限公司实现资产重组。
365bet投注盘口_365bet官网中国官网_bt365最新网址启明星实业集团公司以4800万元的价格受让北川县华星硅业公司经营的总装机1.95万千瓦的3座水电站,并投资3500万元,建成青片至安县永安高压输电线路 78.07公里和青片升压站、110千伏安擂鼓变电站,实现3座电站与国家电网联网。由该公司投资开发、四川水电建设集团承建的装机2.4万千瓦,工程静态投资1.29亿元的武安水电站于10月18日破土动工。12月25日,启明星集团又与北川羌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签订投资建设电极箔生产厂协议,拟投资1亿元,建60条生产线,建成后年产值可达6亿元。一期工程10条生产线已动工建设。
浙江广厦水电发展有限公司、浙江天源实业有限公司拟投资16亿元开发白草河、通口河流域的5个梯级电站,总装机容量22万千瓦。
【重点建设进展顺利】2003年完成资产投资28871万元,比上年增长1.65倍。“两站两线”、北川大酒店、杨柳坪供水等工程竣工投入使用。通口电站、武安电站、安北路绿化、县城美化、县城居民点小区改造、县城电网改造,曲桂路、北茂路标美路和水毁路段恢复、村道建设进展顺利。猿王洞二期工程完成投资4000万元。天然林保护、生态综合治理、退耕还林等工程取得新成效。装机13万千瓦、总投资10亿元的漩坪电站已完成规划,立项工作进展顺利。
【观光农业示范区建设正式启动】联系北川县曲山镇石椅村的省人事厅领导认为石椅村等地适合发展生态农业。2003年2-6月,省人事厅领导会同外专局、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省自然资源研究所专家多次实地调研、座谈,采用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调查后,完成规划并将其命名为“玉皇山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区”。12月8-9日,县长陈明世主持召开会议并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到玉皇山实地调查研究,研究部署玉皇山片区暨杨柳坪村、景家村、石椅村片区的生态特色农业开发建设相关事宜,园区建设正式启动,并列入2004年全县重点建设工程之一。
主要领导名录
县委书记:赵琪
人大常委会主任:赵琪
县长:陈明世
政协主席:杨应庆
(谢兴鹏)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
正在阅读:县、市(区)简况